免费看a级毛片出奶水a,人妻少妇中文字乱码,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徐州累計新開工安置房37.2萬套 惠及110多萬群眾

2020年07月21日16:02  來源:徐州日報
 
原標題:“出棚進樓”讓生活變了樣

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小區——華美風景園。 呂品 攝

“你看現在多好啊,樓房這么漂亮,附近還有便利店和超市,方便得很啊。”原張屯五組村民張俊從奧都花園農貿市場出來,拎著剛買的一籃子菜一邊往家走一邊無不自豪地對記者說。她是2014年7月底遷入云龍區奧都花園安置房的拆遷戶,現在從小區出來就能看見農貿市場,市中心醫院新城分院也坐落在附近,“現在住小區,有物業管理,有問題可以直接去反映,第二天就解決了。晚飯后帶孩子去小區樓下逛逛,既方便又安全。”

近年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徐州市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成績顯著。繼入選住建部2018年棚戶區改造工作激勵城市名單之后,去年徐州再度入選2019年棚戶區改造工作擬激勵城市名單,并且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名列首位。徐州自棚改工作啟動以來,累計新開工棚戶區安置房37.2萬套,棚改總量全省第一,有110多萬群眾實現“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

共圓安居夢迎來新生活

棚戶區改造不僅讓棚戶區居民告別了低矮破舊的小平房,更讓他們因居住條件的改善迎來了新生活。

近9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內,雪白的墻面,干凈的地板,空調徐徐送著涼風。綠意蔥蘢的小區內,健身器材齊全…… 如今退休在家的李大爺已經習慣了這舒適愜意的生活。如果不是翻開曾經的老照片,李大爺很少想起過去住的那間低矮潮濕的平房。作為第一批棚改受益者,李大爺從礦區平房搬到徐州城西一個安置房小區,用他的話說:“過去是住在煤堆里,現在住在花園里。”

我市棚改工程從規劃設計、補償標準確定、質量保證到各種配套設施建設等,都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著眼于切實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不讓拆遷戶的利益絲毫受損,把最好的地塊、最美的環境、最便捷的交通最大化地讓給百姓”是徐州棚戶區改造的一條“鐵規矩”。這些年徐州棚改通過人性化拆遷改造,徹底解決了吃水難、如廁難、行路難等困擾棚戶區群眾多年的生活難題,大幅提升了城市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拆掉了一片又一片的危舊房,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現代化的居住小區,實現了棚改區群眾的“出棚進樓”,實現了“居者有其屋”,成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

大面積的棚戶區改造,不僅改變了個體居民的命運,也極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隨著棚戶區改造工程的推進,有不少搬遷騰出的空間已經被建成綠地、公園等公益設施。老百姓形象地說,老工業基地徐州從以前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已變為如今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不僅要住得上,還要住得好

棚改是一項民心工程,工程的實施更應規范和完善,不僅要讓棚改居民住得上新房子,更要讓他們住得好。

前不久,云龍工業園三期I地塊定銷房項目,摘得了中國土木工程領域科技創新的最高獎項——詹天佑獎優秀住宅小區金獎,這也是徐州市住宅小區首次獲得該項榮譽。而在早些時候,同樣是安置房項目的云鼎新宜家安置房建設項目(A地塊)被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評為建筑施工標準化三星級工地。

在縮減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的背景下,加大安置房供給成為了徐州市棚改工作的重頭戲。要想吸引拆遷居民的青睞,不僅拆遷估價要合理,房屋品質也必須過關。堅決避免今天的定銷房成為明天的“棚戶區”,是徐州棚改建設工作中一直堅持的理念。在定銷房建設方面,徐州切實做到“三個高標準”:

堅持高標準設計。選擇全國一流的設計單位,嚴格按照商品房的標準進行設計,融入現代化居民小區的設計理念,在空間布局、功能配套、內外裝飾、景觀綠化等方面做到一步到位。充分考慮棚戶區征遷居民的生活習慣和實際需要,推出多種經典戶型供老百姓選擇。

堅持高標準建設。引入高水平建設單位參與定銷房建設,加強對定銷房工程質量的管理,不定期會同質監、安監等部門對棚戶區改造定銷房質量和安全進行全面巡查,確保把每一處定銷房都建成精品工程、優質工程、老百姓滿意的放心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均達100%。

堅持高標準配套。新建的定銷安置房小區同步配套建設道路、排水、供熱等基礎設施,并建設了一批休閑服務設施和景觀綠地工程,同步完善了物業管理、社區服務、學校、超市等配套設施,確保新建安置房環境優美、功能完備,努力打造宜居、樂居的生活環境。

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

棚戶區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發展工程,不僅可以幫助城鎮住房困難家庭改善居住條件,還可以有效拉動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通過實施棚改,既改善了老城區人居環境,也引導部分人口向城市外圍轉移,以促進新區發展,同時也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

棚改拆遷量的不斷提升和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為徐州加快推進現代城市化建設,騰出了50000多畝的土地資源,這不僅拓展了城市轉型、生態轉型、產業轉型、經濟轉型空間,撫平了城市發展的瘡疤,也打通了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更增加了城市發展的潛力。

此外,把棚戶區改造與打造生態宜居城市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棚戶區改造,我市搶抓新一輪城鎮化發展和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機遇期、加速期,對棚戶區改造和工業企業搬遷騰出的空間,從規劃建設農貿市場、放心早餐、社區醫療機構、中小學和幼兒園、公交首末站、街頭綠地等基礎性項目,到建設音樂廳、藝術館、規劃館、文化 (健身) 中心、軌道交通等功能性項目,為市民的生產、生活、休閑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從改造戶部山、回龍窩、潘安湖、呂梁湖、九里湖等歷史文化片區及風景名勝區,到打造泉山森林公園、龜山公園、楚園、故黃河、徐運新河等風景旅游區,不僅真正讓城市與自然的相互融合,人與環境和諧共生,贏得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譽,同時也有效地拉動了我市的經濟建設。(竺怡辰)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