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a级毛片出奶水a,人妻少妇中文字乱码,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時勇:增收保障雙向發力 路徑創新精準脫貧

【查看原圖】
朱殿平 王新年 冷金明

人民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人民訪談》。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淮安市漣水縣將脫貧攻堅作為全縣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脫貧增收之路。本期訪談我們對話的嘉賓是中共漣水縣委書記時勇,聽他聊一聊,漣水縣是如何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時書記您好,歡迎您!

時勇:大家好!

人民網:在去年召開的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上,江蘇省委副書記任振鶴對漣水的脫貧攻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稱“有看頭、有亮點、有成效,體現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首先請時書記為我們介紹一下漣水脫貧工作的總體情況。

時勇:漣水地處淮河下游、淮安市東北部,全縣共有11.05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和53個經濟薄弱村,去年根據市里要求,我們又梳理出142個低收入村進行重點幫扶。我們縣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村的數量分別占全市總數的27.1%、31.2%、25.9%。總體來說,我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基數是比較大的,基礎也是相對薄弱的。近年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深度貧困群體攻堅,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到去年底,我們縣所有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出列,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脫貧攻堅目標任務;142個低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10萬元以上,其中96個村集體收入達到了18萬元以上,今年按照計劃,剩余的46個村也要全部達到18萬元標準。2018年、2019年我們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都獲得了省委省政府獎勵;去年10月,全省脫貧攻堅座談會就放在漣水召開,我們還獲得了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我們縣里的一些做法,比如“陽光扶貧超市”“飛地同創”“村級醫療互助”等一批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創新做法得到省委副書記任振鶴等省市領導充分肯定。

人民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必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面對全縣11.05萬低收入人口困難群體,漣水采取哪些措施幫助他們擺脫貧困,致富奔小康的?

時勇: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漣水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堅持從貧困戶實際出發,因戶因人分類施策,做好脫貧攻堅的加減法,在“增收”和“保障”兩個方面雙向發力,確保低收入農戶如期實現脫貧。

一方面,我們在收入上做好“加法”,圍繞“戶戶有增收門路”,把發展產業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大力實施創業就業計劃,力爭實現戶戶有產業、人人能就業,做到扶貧有支撐,收入可持續。一是對于有創業意向并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低收入農戶,我們充分發揮扶貧小額貸款、精準到戶項目補助等金融扶貧政策杠桿撬動作用,引導農戶實施“種養加運租服”等精準到戶項目。幾年來,我們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36億元、發放項目補助1800多萬元,使6000多戶低收入農戶實現創業增收致富。二是對于自身發展動力不足或缺技術的貧困群眾,我們選取育嬰員、母嬰護理、中式面點等老百姓需求大、市場需求大的熱門專業,扎實開展“免費技能培訓進鎮村”活動,把課堂搬進鎮街、開到田頭,方便群眾,使他們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同時,我們還鼓勵引導一批產業效益好、用工需求量大的企業發展就業扶貧車間。目前在全縣5家企業建立了“扶貧車間”,共吸納低收入勞動力近149人。三是對于年齡較大、身體素質較差的“半勞力”“弱勞力”,組織他們到家庭農場、扶貧產業基地進行季節用工、臨時用工,同時大力開發農村衛生、保潔等公益性崗位,最大限度來落實就業。四是對于一些無法通過創業就業實現脫貧的農戶,我們成立漣水益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采取股份制合作、直接經營、固定收益回報等方式,統籌省市扶貧資金和產業富民資金3億多元,先后實施光伏發電、精準扶貧產業園、食品產業園等13個項目,累計獲取項目收益1400余萬元,發放到戶到人,這樣使2萬余戶7萬余人受益。這種做法既實現了投資收益穩定,又保證了投資資產保值增值。五是對于屋頂具備光伏安裝條件的農戶,鼓勵安裝3千瓦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目前累計安裝1600余戶,戶均年增收2500元左右,并且可以持續增收25年以上。

另一方面,我們在支出上做“減法”,主要圍繞“人人有基本保障”目標,來強力推動“三保障”政策落實落細,盡可能減少農戶支出,織牢兜底保障網,提升脫貧質量和群眾獲得感。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我們探索實施了三種模式,第一種就是精準補充醫療保險,我們統籌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縣財政資金等,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低收入人口精準補充醫療保險,對建檔立卡人口住院自付費用超過10000元以上,按70%-95%的不同比例在醫保范圍內進行二次報銷。去年我們又對保險起付線做了調整,由原來的10000元降至6000元,這樣進一步擴大受益面。幾年來,我們累計賠付接近11000人次、賠付金額超過1800萬元。

第二種模式,村級醫療互助模式,由村委會牽頭組織互助體,村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加入,這樣通過“村民村集體自籌、政府資助、社會贊助”等方式籌集資金,對村民生病住院醫療費用自費部分進行按病種進行補助。幾年來,累計資助1400多人次、230多萬元,被百姓譽為“第二醫保”。

第三種模式,就是財政兜底。自2019年10月份起,我們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住院自付費用超過10%部分由縣財政兜底,累計支出16000多人次1500多萬元。這樣我們在醫療保障方面形成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精準補充醫療保險、村級醫療互助和低收入人口住院自費超出10%部分財政兜底六道防線,最大限度降低因病支出費用,力阻“病根”變“窮根”。

第二方面,針對危房改造中普遍存在的“改得好”卻沒有實現“住得好”現象,我們在全縣開展“‘愛滿屋’1+X精準扶貧關愛行動”,動員黨員干部、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多類型捐助,為低收入農戶捐贈基本家具、家電等生活用品,推動他們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轉變。

第三個方面,我們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投入資金3.85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鋪設三級管網7690公里,改造入戶工程25.2萬戶,受益人口94.9萬人,這樣就實現了城鄉飲用水同源、同質、同網,讓百姓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第四個方面,我們針對深度貧困人口,主要強化政策兜底保障。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五保來進行救助,做到“應保盡保”;對不符合民政救助條件的,或者通過臨時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難的,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進行救助,按年度人均收入6200元的標準進行補差救助。今年我們又進一步提高了救助標準和救助范圍,救助標準由去年的人均收入6200元提升至今年的6500元,救助范圍由原來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擴大至所有農戶。

人民網:聽了您的介紹,可以看出漣水在“戶脫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那么在“村出列”方面,漣水又采取了哪些關鍵性舉措?

時勇:經濟薄弱村、低收入村之所以貧困,我想主要“貧”在產業,“困”在發展。所以我們堅持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借助各級各類扶貧資金撬動作用,堅持“輸血”和“造血”并舉,因村制宜,上項目、培產業,這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得到持續增加、發展保持了強勁的勢頭。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的村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是對于內生動力足、產業基礎好的村,優先給予資金扶持。比如,我們抓住國家光伏扶貧政策機遇,累計投入2600萬元實施51個村級光伏電站;抓住省土地股份試點契機,由村集體領辦,累計實施了10個200萬土地股份合作試點項目。第二種類型,對于資源匱乏、產業基礎薄弱的村,我們創新“飛地同創”產業發展模式,通過統籌資源匱乏、產業基礎薄弱的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村幫扶資金,到地理區位好、產業發展快的鎮村實施增收項目,加快推進產業扶貧規模化,提升村集體發展能力、增加集體收入。第三種類型,對于內生動力不足、暫時沒有增收項目的村,我們由縣益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整合資金,投資實施精準扶貧產業園、裕淮菇業等統籌帶動項目,村集體按照投資比例獲取穩定收益。幾年來,累計獲取收益近1000萬元,受益的村達到了150多個。

人民網:我們也了解到,為了更好地服務低收入群體,漣水縣整合優質扶貧資源,打造了全省首家“陽光扶貧”超市,創造性地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請時書記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具體情況?

時勇:我們建設“陽光扶貧”超市的初衷,主要是解決低收入農戶與經濟薄弱村“不會富”、幫扶責任人“不會幫”,以及致富求助政策服務信息“不對稱”等難題。為此,我們投入200余萬元,在縣政務服務中心一樓大廳,精心打造“陽光扶貧”超市平臺。并且,我們在鎮街政務服務分中心開設“陽光扶貧”窗口、在經濟薄弱村設立“陽光扶貧”工作室,形成縣、鎮、村三級服務網絡,同步開通手機、電腦訪問功能,方便群眾就近就地享受便捷服務,從而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超市整合了全縣所有扶貧資源,總體分為“我想創業”“我想就業”“我想咨詢”和“信息發布”四大功能板塊,把各類項目、成功案例、技能培訓、政策服務等信息以項目形式擺上“貨架”,讓群眾自主選擇、學習借鑒。一方面,“陽光扶貧”超市匯聚了全縣100余起實施富民壯村項目成功案例,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直觀展示,以身邊人、真實事有效增強了低收入農戶脫貧信心。另一方面,超市整合了全縣110余個富民壯村項目、30多個技能培訓項目和1000余條就業崗位、政策服務等信息,從資金、技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低收入農戶實現就業增收脫貧。

同時,低收入農戶還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布求助求職、產品銷售等信息,既拓展了產品銷售渠道,又方便慈善對接。平臺創建以來,7256名幫扶責任人、10000多名低收入農戶前來“淘寶取經”,網絡點擊量超10萬人次;借鑒超市項目、崗位信息,2000多名低收入農戶實施精準到戶項目,3300多名低收入農戶實現就業,累計實施近70個壯村項目。

人民網:消費扶貧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路徑,漣水縣在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消費扶貧,建立消費扶貧產品目錄等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時勇:好的,我縣始終把消費扶貧作為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貧困群體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緊抓不放,做到政府搭臺、社會參與、群眾唱戲的效果,累計銷售10000多單1000余萬元。我們的主要做法,一是做優銷售平臺。去年8月,我縣與蘇寧易購簽訂合作協議,合力打造中華特色館·漣水館,借助蘇寧易購強大的品牌優勢、成熟的營銷模式和完善的銷售網絡,線上線下聯動銷售我縣捆蹄、雞糕這些特色農產品,以及經濟薄弱村、低收入村、低收入農戶實施增收項目產生的各類農產品。疫情期間,針對貧困村、低收入農戶部分項目產品滯銷問題,開展“漣農優品·鮮蔬直供”活動,這樣既拓寬產品增收渠道,同時又解決了群眾外出購物不便問題。二是建好產品目錄。我們目前有116個產品通過初步認定和名錄編排。三是突出品牌建設。我們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積極申報一批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登記,打造“漣品匯”“漣農優品”“漣農尚品”“漣農精品”等扶貧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不斷提高消費扶貧特色農產品辨識度和附加值,“漣農優品”和“漣品匯”等商標注冊已經進入到了核發階段。四是開展推介活動。我們常態化開展扶貧產品進機關、食堂等活動,引導農批市場、商超、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與經濟薄弱村、低收入村、低收入戶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我們還加強與江蘇理工學院、華夏銀行等省市委幫扶工作隊后方單位的溝通銜接,鼓勵開展訂單式消費,鼓勵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同時,我們還開展電商平臺直播等活動,積極宣傳推介扶貧產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

人民網:最后也想請您談一談,漣水縣將如何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時勇:好的,我縣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對“十三五”期間形成的各種政策、保障機制進行全面梳理、整合、優化、延續,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確保幫扶政策措施接得上、續得起、連得好,為全省全市后扶貧時代脫貧攻堅工作探道試水。我們主要采取了這些措施:一是建立監測預警、動態幫扶機制。實行雙線并行,雙線就是建立兜底保障線和相對貧困監測線,相對貧困監測線為低保貧困線的1.5倍左右,實行動態調整,越線則幫、達線停幫、有序進出。同時,我們還聚焦支出性貧困,建立防返貧保險機制,對因病、因災等家庭剛性支出較大,對生產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相對貧困農戶,主要實行階梯式救助,這樣來增強農戶脫貧信心,確保脫貧不返貧,臨貧易貧不致貧。二是持續推進產業扶貧。出臺《漣水縣低收入村增收十條》,深入開展國家、省、市、縣級農業園區“四級聯創”,每年專門拿出200萬元用于園區基礎設施獎補;運用開發扶貧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將“十二五”以來形成的各類扶貧資產全部納入監管,全面監測資產運營、收益歸集、收益分配、資產管護等各種情況,自動統計、分析數據,及時進行預警處理,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持續穩定收益。三是深入推進消費扶貧。做優做強“中華特色館·漣水館”,開通微信商城,探索抖音直播帶貨,建立農副產品實地展示館,動態管理消費扶貧產品目錄,打造漣水消費扶貧區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四是持續激發群眾致富內生動力。打造“陽光扶貧”超市平臺升級版,拓展延伸服務功能,做好與“中華特色館·漣水館”等多平臺的對接,形成疊加效應,將我們的“扶貧超市”變成“富民超市”,確保在后扶貧時代繼續發揮更大的惠民富民便民作用。

人民網:今天非常感謝時書記做客《人民訪談》,與我們進行在線交流。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閱讀:

淮安市淮陰區委書記董國喜:脫貧成果豐碩厚實 長效機制先行先試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2020年09月30日06:42
分享到:
(責編:張鑫、唐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