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a级毛片出奶水a,人妻少妇中文字乱码,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12位“梅花獎”得主齊聚2020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

2020年10月15日16:45  來源:文匯
 
原標題:12位“梅花獎”得主齊聚2020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全國348個劇種實現“大團圓”

  “以前,我和媽媽一起來看過五六次演出,但今天(11日)下午的《描朱記》最完整。”小學6年級學生葛俞飛揚興奮地告訴記者,將來有機會,他希望能從事昆曲相關的職業。

  問起一旁的媽媽俞倩為什么經常帶孩子看戲,她解釋道:“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想讓孩子從中汲取養分。而且,今天的表演很震撼,在現場鼓掌,我們的手都鼓紅了,演員演得好,頗有大師風范。”

1774287506_meitu_1.jpg

  ▲開幕式現場。

  今晚(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昆山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在昆山開幕。

  自2018年開始,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創新舉辦,先后組織30個省(區、市)232個劇種、274個劇目、134場演出,共計8萬人次現場觀看演出,網絡觀看點擊量超過3800萬人次,新浪微博累計閱讀量超過3.2億,抖音播放量超過1.3億。今年,在為期42天的盛會里,來自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的116個戲曲劇種將齊聚鹿城,演出大戲22臺、折子戲組臺20場,1場戲曲晚會。加上前兩年的展演劇種,全國348個劇種,還有木偶劇、皮影戲在昆山實現“大團圓”。

  開幕式前,記者采訪了下午出演《描朱記》的主要演員黃朱雨、王婕妤。分別于2005年、2003年開始學習昆曲的黃朱雨、王婕妤從前就搭檔過《牡丹亭》等。《描朱記》是昆山當代昆劇院歷時3年、精心創排的原創昆劇,也是江蘇藝術基金2020年年度資助項目。黃朱雨說,很感謝觀眾肯定今日的首演,同時,也希望專家們能多提意見,更上層樓。

  昆山當代昆劇院黨支部書記瞿琪霞透露,今年恰逢昆劇院創建5周年,傳統戲曲在現代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需在人才傳幫帶、劇目創新等方面不斷作出新的探索。“11月,結合傳統戲曲與現代生活的抗疫題材昆曲現代戲《崢嶸》將在南京首演,講述了青年昆曲演員和醫生的故事。”

746335083.jpg

  ▲《崢嶸》海報。

  開幕式上,組委會向全國相關戲曲院團、戲曲研究機構、戲曲類社團組織代表贈送2018年、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演出視頻匯編。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向昆山捐贈歌仔戲代表性物品;開幕式后,演出了歌仔戲《僑批》。

  歌仔戲,又稱薌劇,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泛流行于福建、臺灣和東南亞閩南華僑華人聚居地。“僑批”是早年海外華僑與家鄉的往來書信,是一種銀信合一的特殊寄匯方式,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帶來的歌仔戲《僑批》生動再現了當年閩南華僑華人的這一鄉愁記憶和文化符號,表現了濃厚的家國情懷。

  山東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文化部觀摩專家陳鵬表示,百戲盛典舉辦3年來,一方面,硬件設施逐步提升,新建戲曲博物館等;另一方面,戲曲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普通人對昆曲等戲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全國348個劇種,尤其一些小劇種、民營劇團,得到當地支持,有了向全國人民展示的機會,參加百戲盛典無疑有助于自身的發展。“戲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呼吁各級文化部門能對戲曲文化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1269666159_meitu_5.jpg

  ▲歌仔戲《僑批》劇照。

  10月9日特意從成都坐飛機來看戲的80歲老先生蔡志雄,已經是第二次來看百戲盛典。他樂呵地說:“昆山演出的戲好,組織得也好,我們在這生活也習慣,各種各樣的劇都看了,很開心。在劇院里看戲,跟電視上看,感受不一樣。看現場更愉快,有實實在在的人在表演。表演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就好比不同的人演同樣的橋段,觀眾感受是不一樣的。”

  在老戲迷蔡志雄的帶動下,77歲的老伴兒周美君也來了,“他去年來看了38天,這次42天也要全部看完才肯走。”

  據悉,在延續2019年相關活動基礎上,今年的百戲盛典突出文旅融合、文化交流等元素,新增港澳臺戲曲文化月、“戲曲百戲百人百畫”作品征集展覽、“戲曲百戲進校園”、文創展示周等活動,特別是策劃“看百戲、游江蘇”文旅融合主題活動,推出6條“觀演賞景”精品線路。

  演員方面,以大戲形式參演的劇目中,有10臺劇目由12位“梅花獎”演員領銜演出,比如,河南豫劇《程嬰救孤》李樹建為“二度梅”獲得者,江蘇淮劇《趙五娘》的主演陳澄、陳明礦夫婦及浙江紹劇《三打白骨精》的主演姚百青、施潔凈均為“梅花獎”獲得者。戲曲晚會匯聚當代知名戲曲表演藝術家,以名家、名段演唱的形式,展示三年來戲曲傳承發展取得的成果、表彰先進,發布后三年活動計劃,展望未來戲曲傳承振興的路徑和藍圖。

  作者:本報記者 付鑫鑫 駐蘇記者 葉志明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