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在南京舉辦的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30個智能制造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簽約金額536.3億元,超過3200家企業參展本屆大會的云上展館,線上參觀人數超過800萬人次。11月29日,1萬名跑友參加南京馬拉松,南京用周密的疫情防控、先進的科技手段、一流的服務保障,打造了一場“創新名城 美麗古都”的活力盛典。
今年前三季度,南京經濟增幅3.3%。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重要活動如期而至,沒有什么能阻擋南京這座城市發展的腳步。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要進一步走好總書記指明的發展新路,按照總書記賦予江蘇的新使命新任務,瞄準高質量發展、高能級城市、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譜寫長江南京段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開好局、起好步、走在前。
“五大突破”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南京在131個經濟體中創新能力排名第21位,在國內僅次于深圳、香港、廣州、北京、上海。2017-2020年,從第94位、27位、25位到第21位,南京實現“四連跳”。
南京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3年持續用力,高新技術企業從1850家增長到去年的4680家,今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5%,全市獨角獸瞪羚企業總數達422家。
“‘十四五’的5年是創新發展的5年,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更加需要突出科技創新這個戰略支撐!睆埦慈A說,南京著力推動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高質量發展,一定要在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創新空間載體建設、開放合作創新拓展五個方面實現大突破,到“十四五”末率先形成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增長方式。
早在2017年底,南京就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連續3年新年第一個工作日都召開“創新名城”建設大會,連續3年制定實施關于創新的市委一號文;在全國第二個成立市委創新委,強化抓創新的頂層設計,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整合提升高新園區并實施去行政化改革、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完善人才服務政策體系……“創新”成為這座城市的一號工程。
今年10月,紫金山實驗室發布全球首創內生安全云平臺“蓮花哪吒”,標志著我國開辟的網絡空間內生安全新領域進入應用創新的新階段。南京重點打造以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一室一中心”等為代表的重大創新平臺,加強技術攻關和源頭創新。
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由德國海歸人才團隊創立,專門研發基于新型毫米波雷達技術的智能駕駛系統。落戶南京后,僅用1年就從2人團隊的小公司成長為90多人、估值達6億元的高成長性企業。3年來,南京建立一批科研人員持大股、項目化落地、市場化運營的新型研發機構,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的有效模式。新增新型研發機構超過400家,孵化引進企業超7000家,8位諾獎圖靈獎得主、115位國內外院士參與其中。
從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中國·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大會,到國際微納創新聯盟成立、幕府創新區產業發布,連日來南京重要活動接連不斷,同時緊鑼密鼓召開不同領域座談會,聽取各界對南京“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建議。
南京明確,繼續努力,全方位營造一流的創新生態,到“十四五”末,高新技術企業要達到兩萬家,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4%,率先形成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增長方式,真正把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
打造高能級區域增長極
未來5年是我國城市發展版圖重塑的重要窗口期,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提升城市能級,打造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這是南京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特別要求江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張敬華表示,南京一定要發揮好人口、市場、產業、樞紐等優勢,緊緊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在提供高質量供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上做示范,同時要更高水平擴大開放,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通道。
11月28日,安徽滁州在南京舉辦文化旅游推介會,首次對外發布“一碼游滁州”,今年底滁州西環高速將完工通車,這條高速在全椒縣西北側銜接合寧高速,滁州將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南京,其爆發式發展還將持續。南京軌道交通順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趨勢,持續推動核心區域軌道交通線網加密,加快推進寧句、寧馬、寧揚、寧滁城際等建設,構建都市圈通勤網絡。在更大范圍內,以南京為中心的“米”字形交通網絡正在形成。鹽通高鐵日前完成提速試驗,屆時南京到連云港的時間將從5小時縮短到2小時左右。
有強大的產業才有強大的輻射。南京在全國率先實施“鏈長制”,組織開展8條產業鏈補鏈強鏈行動。今年前三季度,南京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軌道交通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8.5%、23.1%、20.6%、14.6%。南京啟動“125”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突破行動,目標是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規模超萬億元,新醫藥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兩大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五大集群規模分別達2000億元左右,整體實力進入全國前三。
“高品質生活”滿足百姓向往
每天清晨和傍晚,在長江南京段,從南邊的魚嘴濕地到北邊的幕燕風光帶,到處可見鍛煉休閑的人群。推進中的沿江兩岸9大城市客廳正在為南京市民提供廣闊的公共空間,長江已成為這座城市最令人向往的風景。
今年8月,南京組建紫金山玄武湖規劃保護建設指揮部,開展區域資源整合環境提升有關工作,高起點高標準打造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園,建設市民共享空間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詳細規劃將啟動國際招標。
一雙“生態眼”把占95%工業廢水污染負荷的319家工業企業、6個飲用水源地、7條主要入江支流、9大片區機動車尾氣、1400多家建筑工地、長江岸線、工業園區,全部納入實時監控。
讓水源安全、空氣清新,推進高效能治理,創造以人民為中心的高品質生活,讓南京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南京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忠實踐行。全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28.8微克/立方米,22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100%,水環境質量位居全省首位,入選全國首個生態園林城市。
位于南京老城南門東片區的小西湖片區,改造方式秉承“小規模、漸進式”,“延續生活、延續傳承”,在留下大量原住民的同時,也保留了老城南的“煙火氣”。
“品質”正成為南京建設的關鍵詞。過去5年,南京主城區累計整治老舊小區909個5503棟、面積1874萬平方米,惠及21.78萬戶居民。
面向“十四五”,南京將圍繞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幸福人生、扎實推進富民增收、持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與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現代化,加快建設成為一座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董 翔 顏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