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到了宿遷,專訪宿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宿豫區委書記劉海紅。劉書記您好,請您跟我們的網友們打聲招呼。
劉海紅: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人民網:劉書記,今年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之年,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質量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面對今年疫情帶來的考驗,宿豫區交出了怎樣的一份答卷?
劉海紅:近年來我區堅持“強富美高”總目標,結合我們宿豫實際,深入推進“1+3+3”這樣一個工作體系。“1”就是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3”是我們的工業強區、電商名城和幸福家園三大建設;第二個“3”是打好重大風險防范、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跑出了全面小康的加速度。
一是堅持不懈夯實產業支撐,促進“經濟強”。我們還是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工業經濟主戰場,重點聚焦4個方面,一是園區的提檔,第二個是產業的提質,第三個是企業的提效,第四個是項目的提速。
在園區的提檔方面,我們在2017年3月份創成了國家級的高新區,后面我們持續推進,以國家級高新區為主體這樣一區多園的發展架構,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載體平臺支撐。在產業的提質上面,我們是持續地做大做強第一主導產業新材料產業,同時發展“1+N”產業體系,整個產業結構逐步地優化。在企業的提效方面,我們持續加大企業的培育,我們叫“521”工程,我們區在這個方面還是有明顯的成效,我們有13家企業在行業里面是龍頭企業,在全市的工業經濟50強也占據了14位。我們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占比和研發投入強度在全市都是處于前列,瞪羚企業的數量在蘇北也是處于前列的,特別是在今年的企業上市方面我們也有新的亮點。在年內我們已經實現了一家企業上海主板上市,另外有一家已經通過了IPO的審批,還有一個正在報批的過程當中。在整個“十三五”期間,我們GDP的年均增速是7.97%,高于全市的平均,人均GDP達到69464元,也是在全市前列。
二是堅持不懈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百姓富”。堅持把“民生小事”作為“頭等大事”,加快推進一批群眾關切、期盼的民生工程。一個就是聚焦脫貧攻堅,我們全面完成了44個經濟薄弱村和5.4萬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再一個我們聚焦富民增收,除了大力的發展產業,還有增加就業,我們“十三五”增加就業崗位達到3萬人。再一個我們是聚焦公共服務,大力補上公共服務的一些短板。
三是堅持不懈地提升生態文明,促進“環境美”。我們啟動了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創建,目前有10個鄉鎮創成了省級生態文明示范鄉鎮,人居環境示范村創成了30個,還創成了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城市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100%,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100%、99.5%,單位GDP能耗下降至0.6噸標準煤/萬元以下。今年以來,空氣優良天數提升到76.25%,市考以上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75%,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好轉。
四是堅持不懈創新社會治理,促進“文明程度高”。我們圍繞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把基層黨建網格化的社會治理、新時代文明實踐等等進行系統性的推進。我們在農村新型社區積極的探索叫“一委兩站五崗”的基層黨建管理模式,在全省獲得推廣,同時機關社區“雙結雙聯”做法榮獲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獎;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分別入選國家、省級試點。我們文明城市建設的指數是連續兩年獲得全省22個縣改區的第一名。
人民網:農房改善既是全面小康的龍頭牽引,也是咱們蘇北地區農民的殷切期盼。這幾天我們采訪中看到了宿豫區在農房改善方面所進行的探索,請您就這方面的工作做個介紹。
劉海紅:好,農房改善也是省委市委在推進全面小康工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安排。我們這項工作在去年全省農房改善的績效考評中獲得全省第一名,也獲得了省政府的激勵。具體的工作上我們提了兩句話,一個叫“城鎮村聯動”,第二句話叫“點線面結合”。“城鎮村聯動”,以我們的中心城區為重點,我們另外有來龍、大興兩個重點鎮,還有三個特色鎮,作為一個重要的連接。我們是以鄉鎮和我們規劃的新型社區作為重要的節點構建起我們的城鎮體系。在我們的推進上,我們按照以農房為節點,以我們幸福大道四好農村路作為連接線,以我們的產業作為面,這樣的話“點線面結合”帶動起我們整個的全面小康建設和鄉村振興。
第二個考慮到農民生活生產的便利需求。我們注重挖掘村莊的特色和文化內涵,這樣的話做到“一村一特”、“一村一品”。同時在我們的房型設置等等方面,充分尊重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習慣,也是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在建設的環節,我們是采取國資公司代建為主導這樣一種方式,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優秀的優質的建設單位。同時在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通過住建部門的質檢,監理單位的監理以及我們發動老百姓來全程參與到質量的管控,這樣保證我們建出來的房子應該說都是精品。
目前我們已經啟動了39個項目,到今年底我們有接近30個項目可以實現全面交付,改善農民住房是1.66萬戶,總體這項工作我們覺得還是在積極穩妥的推進。我們也特別的注意對一些低收入群體,對一些家庭困難的群體進行一些兜底的保障。
第三個方面我們還是注重發揮農房改善的一個綜合的效應。農房改善實際上不管是全面小康還是鄉村振興,它都是一個牽引性的工程,它不是一個最終的目的。所以我們區里面提了4個詞叫做“優居、強村、興產、富民”,優居,它是一個起點,我們通過農房改善對農村閑置的資產資源進行盤活,這樣的話實現村集體和農民兩個增收這么一個效果。
到今年三季度,我們全區的村居集體經營收入全部超過了50萬元,應該說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我們的公共空間治理。特別我們是注重產業的發展,我們每個規劃的新型社區都規劃了一個2000畝以上連房成片的高效農業項目,所以這幾年我們在農業產業的發展上還是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包括我們前期已經建成的萬畝河藕、萬畝瓜蔞、稻蝦共作這樣的萬畝基地。
人民網:宿豫區是宿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域試點縣區,在我們這幾天走訪中,我發現每個社區都設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站點。在文明城市長效建設方面,宿豫區有什么經驗可以給我們分享的?
劉海紅:在2017年我們宿遷市區共建創成了全國文明城市,應該說我們也是非常地珍惜這塊金字招牌,這幾年我們持續地推進文明城市的建設。最近兩年,因為我們是作為縣改區,全省都是單獨測評,我們已經連續兩年是全省縣改區的第一名。在具體的工作上,我覺得我們是堅持這么幾個方面:一個堅持城鄉統籌全域推進。在整個文明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我們還是向農村、向我們的鎮區,向我們的村莊進行延伸,進行統一的規劃、系統的安排。特別我們還是強化我們區級主責,鎮村是作為主力,群眾作為主角這樣的一個創建體系,形成了一個全域推進的格局。
第二個我們是內外兼修,全面加強。一個方面還是加強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管是我們的城市還是農村,過去我們還是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在城市,我們是主要開展老舊小區的改造,推進“名校名商名居”這樣一個“三名”工程,補我們過去城市的一些短板和弱項;在農村,我們是深入推進鎮村建設“1+10”工程,也就是包括我們過去鄉鎮比較缺失的文化體育設施、公益性墓地、污水處理設施等等。通過我們一些基礎設施的提升,給我們的文明城市提供一個硬支撐。同時我們也還是注重常態長效,特別是管理的體制機制建設,不管是我們整個城市的環衛服務外包,包括我們全域的垃圾收運體系、污水處理體系建設等等,通過這樣一些系統性的安排,在管理治理的層面構建起長效的機制。第三個方面是共建共享,全員參與。應該說整個這幾年的文明城市創建,老百姓是切實增強了獲得感,是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這樣也是進一步增強了大家的參與意識。在整個創建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是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活動,發動更多的群眾來參與到創建的過程,應該說為我們整個文明城市的常態長效建設提供了主體支撐。
人民網:“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五年,在這個背景之下,宿豫區是如何統籌和規劃未來發展的?
劉海紅:結合省委市委的安排和部署,也結合宿豫的實際,我們正在深入地謀劃我們“十四五”的發展。“十四五”時期,我們還是有幾個著力:一個就是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高地,作為全市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的所在地,我想不管是高新區還是我們宿豫區,都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我們重中之重的一塊工作,不斷的完善創新政策,優化創新氛圍,引培創新人才,集聚創新資源,全力以赴推動我們的載體平臺上層次,研發投入上水平,成果轉化上臺階,產業體量上規模,著力打造蘇北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高地。
第二個方面我們還是要著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典范。應該說在“十三五”時期,我們在推進城鄉統籌方面還是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一個基礎條件。那么在“十四五”期間,我們也面臨著更多的一些發展機遇。所以我想我們下一步還是要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的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生態規劃和文化規劃逐步的健全,城鄉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城鄉基礎設施一體發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重點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為蘇北全省乃至全國的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一個典范。
第三個是著力打造“美麗江蘇”建設的新標桿,以優化空間布局為基礎,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以可持續發展為支撐,科學地謀劃美麗宿豫建設。全面建設生態良好、生活宜居、社會文明、綠色發展、文化繁榮的淮北江南,全面提升我們宿豫“強富美高”建設的水平。
第四個還是要著力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圍繞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樣的目標任務深入推進,著力加強體制機制、社會管理等創新,著力提高群眾的收入水平,提高我們的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提供更好更優質的公共服務,不斷地滿足大家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