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本次全國人大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孔發龍接受采訪時表示,獨生子女家庭養老是重大民生課題,應加大對獨生子女父母的政策傾斜。如放寬戶籍等政策限制,對已退休的獨生子女父母投靠異地工作生活子女的,允許其在子女工作生活地落戶,并在社保、醫保等方面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加之現代社會必然化的人口高頻流動,從根本上重構了“大家庭”傳統的存在結構。隨之而來的,是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的大量出現,是異地分離所加劇的“贍養焦慮”。養老問題歷來事關重大,其中眾所皆知的痛點,絕不可視而不見。為之破局求解,既需要資源投入,也需要政策放開。諸如“建議允許退休獨生子女父母隨子女落戶”之類的建議,就是契合這一思路的有益思考。
現階段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戶籍與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還是高度捆綁掛鉤的。一些老人在退休之后,若選擇去另一個城市和子女共同居住,客觀上確實可能因為無法落戶而產生諸多不便。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異地就醫報銷”難題。近年來,盡管國家層面對此多有推動,然而從反饋的情況看,由于地域之間財政實力、醫療資源、結算標準等的巨大差異,以及對“資金轉移,利益再分配”的天然擔憂,都使得相關工作進展有限。
建議“允許退休獨生子女父母隨子女落戶”,最主要的指向是呼吁“醫保全國漫游”。當然了,除此以外,“落戶”也能給隨遷老人們帶來其他“福利”,比如說免費使用一些涉老市政設施,享受社區的日間照料、健康管理等具體公共服務等,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審視,促成這一善政,理所應當。不過,現實的復雜性在于,此事還牽涉到抽象的公平問題:“隨遷老人”年輕時在老家工作參保、納稅,老了卻到新城市“享受待遇”,難免不受歡迎。
近年來,許多城市都大幅降低了落戶門檻,甚至開始推行“零門檻”落戶。在此大趨勢下,年輕人成為“被搶”的對象,而留給隨遷老人的落戶之門,仍然逼仄。說到底,城市的主政者,更多還是把“新來”的老人們,視作養老負擔、看成資源的消耗者。這種狹隘的“地方利己主義”與功利的價值計算,使得“老年漂”們在子女所在城市享有對等的市民待遇阻礙重重。此前,某些城市也預留了“投靠子女落戶”之渠道,只是能符合條件者并不多。
顯然的邏輯是,允許退休獨生子女父母隨子女落戶,必須給承接城市以對應的資源轉移保障以及政策傾斜激勵。僅僅用情懷、用道義角度說事,是很難奏效的。讓大城市接納隨遷老人、善待隨遷老人,需要的是頂層設計,需要的是體系支撐。
允許退休父母隨獨生子女落戶雖然面臨一些困難,但很值得探討與嘗試。下好用工、醫療、養老全國一盤棋,需要通過頂層設計,消除老年人合理流動的障礙,也需要各地相互理解并加強配合,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共同化解獨生子女父母養老難題。漫畫/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