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同意將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東臺市在內的多地確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3年。近年來,一些陳規陋習在婚喪嫁娶中沉渣泛起,出現了婚宴鋪張浪費、婚鬧粗俗無度、天價彩禮盛行等不良現象,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婚俗改革,十分必要。
面對婚喪嫁娶中的陳規陋習,有的地方“不敢管”,認為無論是“天價彩禮”還是大操大辦,都是個人私事,公權力很難介入;有的地方“不愿管”,因為相比看得見的“顯績”,移風易俗需要投入很多精力,需要久久為功,很難在短期內看到成績,因而不愿意作為。而更多的地方,則是“不會管”,不知道如何引導群眾遠離各種陳規陋習,要么急于求成,把倡議引導變成強力干預,最終盡管避免了政府“缺位”卻造成了政府“越位”,不僅沒能扭轉風俗,反而激化了干群矛盾;要么在管理手段上缺乏創新,流于發發文件、開開會議,不僅沒有收效,反而浪費了人力物力。
不良風俗好比肌體上的膿瘡,放任自流很難自愈,粗暴弄破又極易感染,必須綜合施治、對癥開方。政府既不能置之不理,以“權力謙抑”“法無禁止皆可為”為借口,變相懶政、不作為,也不能以罰代管,走向強制執法、粗暴干涉的誤區。應該看到,不少地區雖想“作為”卻不“善為”,在人力、精力上所耗甚巨卻收效甚微,在宣傳引導上不接地氣,在具體措施上缺乏可操作性,導致群眾并不買賬。
移風易俗如何既積極作為又善于作為?我省不少地方的探索提供了經驗。南京某地修繕了專用“悼念房”,一年多來引導居民精簡操辦喪禮200余場;蘇州某地以婚喪嫁娶改革為重點,制定“紅7條”“白9條”,在場地租借費上對遵守標準的居民予以減免,并作為評選文明家庭標兵戶的重要條件;宿遷某地則規定,凡在社區紅白事大廳舉辦紅白事宴席,且宴席未超標的,由各村居發放紅白事優惠券。這些都是移風易俗的有效做法,沒有止步于簡單的宣傳、倡導,也沒有滑入行政管控、以罰代管的泥淖,而是讓響應號召的家庭享受到真金白銀的優惠,這些措施極具可操作性,值得其他地區參考、借鑒。
民生無小事,婚喪嫁娶都是民生,而且是很重要的民生。移風易俗,首先要緊抓“關鍵少數”。比如,鄉賢是村中的“能人”“明白人”,年輕人思維新潮且受陋俗影響相對較輕,黨員干部則可以用黨紀率先約束,抓住這幾類群體,無疑可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另外,必須強化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當前,不妨嘗試將婚俗民風納入文明創建考核范疇,通過多種手段,激勵基層黨員干部主動為移風易俗聚力用勁,讓他們“敢為”“愿為”“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