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2021年05月15日 第 05 版 版面截圖
圖①:徐州地鐵地面段。資料圖片 圖②:俯瞰南京。馮 芃攝(人民視覺)
原題: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考察江蘇時,要求我們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江蘇以高水平為鮮明導向,扎扎實實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質量和水平,確保成果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江蘇始終牢記囑托,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思想解放,緊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著力豐富提升全面小康建設的內涵和標準,狠抓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實現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一、切實擔負起經濟大省的責任,推動經濟發展由“速度領跑”轉向“質量領先”,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堅持變中求穩有“進”的信心,優化結構有“穩”的定力,堅定不移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平穩運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人均GDP連續12年居全國前列。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布局建設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重點打造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6.5%。把補齊交通短板作為最緊迫任務,著力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機場、港口、過江通道等加快建設,全省高鐵總里程達2215公里,從“十二五”末的全國第十四位躍升至第二位。把“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作為開放的總攬,實施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等計劃,高標準打造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連云港海港、通州灣新出?诘乳_放平臺,暢通東西雙向開放大通道。2020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235.2億美元。把糧食生產作為必須端牢的飯碗,糧食年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為全國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為百姓創造更高品質生活。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群眾感受到生活新變化。在解決相對貧困的基礎上,加快富民增收步伐。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254.9萬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全部幫扶達標。堅持既要保障好百姓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也要重視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小事”。重點補齊全省小康的突出短板,實施蘇北農房集中改善,順應“四化”同步要求,有序引導農民按照城鎮化規律居住,3年來累計改善農房24.5萬戶,農戶滿意度達93.3%,越來越多的農民過上了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針對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痛點,加大改革創新和保障力度,全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在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在加快改善。認真落實長江大保護任務要求,5年來,累計整體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700多家,騰退沿江岸線60.3公里,流域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2020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81%,水環境國考斷面優Ⅲ類比例達86.5%,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佳水平。
三、面對社會治理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立足江蘇發展所處的階段特征,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系統觀念,遵循發展規律,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變成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以堅實的底線保障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探索建立風險防控四項機制,扎實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持“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聯動解決“重化圍江”和蘇北小化工問題,安全第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全省上下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以科學的方法提升治理效能。持續鞏固“不見面審批”改革成果,全省市場主體突破1200萬戶,營商環境總體水平居全國前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發揮“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作用。以先進的文化凝心聚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高質量推進,全國文明城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人民群眾對黨的領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心、自豪感空前增強。
邁上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江蘇“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這是江蘇現代化建設的總綱領、總命題、總要求,是我們謀劃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指引和根本行動遵循。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不斷把“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事業推向新的高度,奮力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