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江蘇省委要求,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按照中央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安排,要充分運用江蘇豐厚的紅色資源,推動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從黨在江蘇的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為此,我們推出“學習黨史筑初心”欄目,以茲記錄江蘇各地用好紅色資源學好黨史的生動實踐。
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里的小講解員。顧學讓攝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小好漢紓國難。1935年10月10日,淮安西門外古運河畔,14名新安小學學生在校長汪達之帶領下,登上南下的“達通號”小貨輪。他們高舉“江蘇淮安新安旅行團”團旗,從此踏上宣傳抗日救亡、尋求民族解放的征途。
“到華中去,到華北去,到華南去,到全國去!”17年間,新安旅行團從14人發展到600余人,從旖旎南國到蒼茫大漠,從西北高原到浩渺海天,行程5萬多里。他們一邊實踐“生活教育”的思想,一邊做抗日救亡的宣傳,被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譽為“中國少年兒童的一面旗幟”。
當下,作為周恩來總理家鄉和“新旅精神”發源地,淮安市淮安區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和紅色德育的優勢,正在系統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十百千萬”行動(即瞻仰十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制作百節貼近青少年需求的黨史微課,培養千名小好漢宣講員,組織萬名青少年開展社會實踐調查),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每逢節假日,來周恩來紀念館參觀學習的人群中,青少年最是一道青春朝氣的風景,這里也是他們學習黨史國史、學習恩來精神的實境課堂。在全區中小學開展的“尋訪紅色足跡”教育實踐活動中,青少年學生將走進周恩來紀念館、車橋戰役紀念廣場、大胡莊八十二烈士陵園等當地十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緬懷先輩,感懷黨恩,筑夢未來。
“日軍曾叫囂:車橋防御固若金湯,新四軍若打下車橋,日軍則自動退出華中。新四軍為打通地區間的戰略聯系,迎難而上,一舉攻下車橋,并創下華中生俘日寇之新紀錄,使整個華中敵后戰場形勢出現重大轉折,揭開了華中抗戰戰略反攻序幕……”在楚州實驗小學的黨史微課上,4年級學生呂研瑾向同學們講述著車橋戰役的故事。截至目前,淮安區已累計拍攝280多節黨史微課。
新安小學的學生們走出校門宣講紅色故事。顧學讓攝
“國難當頭,新安旅行團的團員們不懼生死,勇敢地站出來宣傳抗日救亡……”在新安小學內的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小講解員余果繪聲繪色地向參觀者講述新安旅行團的故事。學校教科室副主任梁文超介紹,紀念館自1996年至今已培養了近千名學生參與講解工作,小講解員還走出校門向周邊的景區、學校進行宣講。
從“聽眾”轉變為“主講人”,從受教育者轉變為黨史的積極宣傳者和自覺傳承者,淮安區現有的650多名學生宣講員帶著周恩來故事、新安旅行團故事、車橋戰役故事等走進了萬家燈火,走向了火熱世界。如淮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祁素娟所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全區以‘追尋新旅足跡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主題,注重用好用活地方紅色資源,注重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在全區13萬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十百千萬’行動,引導廣大學子學好黨史必修課。”
“小區前面的西汪塘公園,以前是沒人愿意去的臭水溝。公園經過整治之后,現在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健身器材比比皆是。湖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三三兩兩的居民坐在亭子里唱歌、聊天。”新安小學學生曹梓涵跟著媽媽做了一次社會實踐后,在作文中生動描寫了家鄉生活環境的變化,而黨史學習教育也讓她明白了“這樣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黨帶給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