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為長三角特大城市,目前城市道路總里程已達9400公里,路網密度為7.9公里/平方公里,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301萬輛,機動車駕駛人403萬人。為提升交通出行人員獲得感、滿意度,南京市公安局落實信號燈優化工程惠民舉措,堅持綜合施策,在沒有采取限號、限牌、限外等措施的前提下,以信號配時管理結合交通組織優化、設施建設、執法管理等手段有效進行了交通擁堵治理,保障全市道路交通通行更加高效有序。
一個路口7套方案,信號配時更精細
南京交警信號配時中心對南京市主城區1617處信號燈控制路口進行統籌管理,根據道路等級和交通流量將路口分為四類,分等級進行精細調整。
其中主干道、商圈、景區重點路口127處,次干道一般路口1111處,支路街巷基礎路口200處,行人過街穿越路口179處。目前,全市873處路口信號燈實行聯網聯控,交管部門可根據實際需求,通過后臺遠程實時對路口信號燈進行相應調整。
主干道、商圈、景區重點路口的信號燈配時方案直接影響到全市道路的通行總體效率,而信號燈配時方案要適應不同時段的車流變化,才能更好地保障道路通行效率。
為此,南京市公安局交管部門匯集網約車平臺、導航地圖平臺、視屏監控監測數據等多個平臺的多種路況、車流大數據,通過數據研判,融合分析掌握通行時空規律,進一步更加合理的配置信號燈通行方案。
根據全天交通流變化規律,針對不同時段流量變化,設置了精細化配時方案。重點路口由原有的全天3-4套配時方案增加到7套配時方案,一般路口和基礎路口也設置了5套以上配時方案,并通過“點-線-面”的結合多角度、多層面進行優化。
以建鄴區河西大街廬山路路口為例,該路口地處河西主干道,周邊企業較多,路口車流較大并且潮汐現象明顯。南京交警信號配時中心隨后對路口信號進行優化,根據全天交通流變化規律,制定了匹配的信號燈運行方案,全天設置10個時段,7套配時方案,覆蓋夜間低谷、早間過渡、早高峰、上午平峰、午間、下午平峰、晚高峰、晚間平峰、夜間過渡等多種車流變化區間。
與一般路口不同,學校周邊道路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時段性特征。交管部門根據寒暑假模式、春季開學模式、秋季開學模式等不同時間特點,對全市中小學周邊道路路口信號燈進行調整。配時的精細化,進一步提高了道路時間資源利用率。
從單向到網絡,綠波帶優化升級
很多駕駛人開車會遇到一個“魔咒”:遇到一個紅燈之后,緊接著一路紅燈……也有人發現,有時候遇到一個綠燈后,也會一路綠燈。一路綠燈是因為駕車速度恰好維持了“綠波速度”。這就是交通信號綠波帶設計——通過合理設計干道上各個交叉口紅綠燈的啟亮時序,使按照一定車速在干道上行駛的車輛通過路口時,就可以“剛好”遇到綠燈,做到少停車或不停車。
目前南京共設有信號燈綠波帶137條。
為進一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提升駕駛員出行體驗,同時確保道路通行安全,交管部門對現有的綠波帶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并根據時段、路段特點將綠波帶細分為小路段雙向綠波、主干道分段綠波、夜間安全綠波和節假日時段綠波,形成綠波網絡。
從長距離單向綠波向小路段雙向綠波的轉變,意味著綠波理念的不斷創新。交警介紹,以前設置綠波帶目標都是路段越長越好,車速越快越好,但也會導致一些弊端。
以江東中路為例,日間北向南單向綠波,晚間南向北單向綠波,但是反向車流不暢就會形成“紅波帶”,影響駕駛體驗,同時在綠波帶尾段形成擁堵節點。
現在將原有長單向綠波改為分段綠波和雙向綠波后,擁堵節點明顯消失,同時駕駛體驗更好。以鄴城路為例,實施雙向綠波改造后,通行時間由原來的5分10秒減少到3分45秒,提升效果明顯。
目前建鄴區江東南路、鄴城路、高廟路、螺塘路、龍王大街,棲霞區仙林大道、文苑路和靈山南路均已實現雙向綠波體驗。夜間時段車流較少,車速較快,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為保障車流和行人夜間交通安全,目前交管部門還在全市范圍內對路口進行了夜間安全綠波改造。通過設置50公里、40公里兩檔夜間安全綠波速度,對篩選出主干路和次干路進行設置,壓降車輛綠波通行速度,確保行車安全。
此次信號燈優化工程惠民舉措從過去的信號燈配時“以車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提升行人過街體驗。
曾有相關專家研究表明,闖紅燈現象不能全歸責于行人素質,交通信號燈中紅燈時長超過行人忍耐限度是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之一。紅燈等候時間過長,超過90秒的忍耐限度,更容易出現闖紅燈等違法行為。隨著近期氣溫的逐漸升高,特別是在信號燈大周期路口,對路口等待紅燈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也是一種考驗。
為提升非機動車、行人過街體驗,南京市公安局交管部門對全市路口信號燈進行梳理,重點對信號燈周期超過100秒的路口優化調整為“大小周期”,減少行人、車輛等待時長。以興隆大街恒山路交叉口為例,該路口信號燈原先總周期為118秒,南北方向通行30秒、東西方向通行88秒。如果大家南北向通過恒山路,最長將面臨88秒的等待時長。
經過優化后,該路口被調整為72秒和46秒的“大小周期”,南北向等待時長從最長的88秒降為49秒,甚至是23秒,等待時長平均縮短59%,同時更加有效的保障了行人和非機動車的過街時間。目前南京市已有45處大周期路口信號燈配時進行了相應調整。
為保障行人過街安全,提升行人過街體驗,南京交管部門還創新推出感應式行人信號燈,通過兩組檢測設備感知即將通過人行橫道的行人,并對信號燈智能放行,充分保證行人通行安全,同時兼顧機動車輛的通行權,實現路口通行效率的最大化。
水西門大街往西通行至燕山路結束,導致水西門大街江東中路至燕山路段車流量并不大,而行人通過該路段往返萬達廣場和金盛家居廣場的卻不少。以往通過紅綠燈信號配時,很難兼顧行人和機動車通行。
交管部門在水西門大街萬達廣場北側試點感應式行人信號燈,將檢測設備與相鄰的江東中路水西門大街信號燈南向西方向車流進行聯動,通行更加智能。該路段行車效率全天提高20%,行人等待時間平均縮短15秒。據悉,該套設備還將在南京市其余三處地點投入使用。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