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開設100個省級"愛心暑托班" 守護留守兒童
為健全全省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體系,緩解暑期“看護難”問題,近日,100個省級“愛心暑托班”陸續開課。7月16日,省民政廳、團省委、省慈善總會在揚州市聯合舉行“愛心暑托班”示范班開班儀式。
監護有專人,授課有特色
“小朋友們好!我們‘愛心暑托班’今天的課程是‘紅心向黨頌黨恩’,這堂課是紅色文化手工制作……”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愛心暑托班從7月16日將一直開課至8月12日,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既有安全知識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環保知識教育,也有籃球興趣課、二十四節氣知識、航天故事、電影賞析等,還安排了參觀消防大隊、環保基地等社會實踐活動。
“在家沒人陪我玩,在這里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認識很多小伙伴。”揚州市邗江區10歲的俞林峰和妹妹俞林蕓一起來到趙莊村的“愛心暑托班”,到了這里,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不少。當天,專業社工和志愿者帶著孩子們開展了一場“法律與道德”的辯論賽。“兒童關愛之家”負責人吳國清告訴記者,“愛心暑托班”將開設93場課程和活動。課程結束后,暑托班還要舉辦成果展、技能匯演以及志愿者表彰大會。本次愛心暑托班很受家長歡迎,通知發出三天,報名人數每班都達到20人,整個愛心暑托班將服務約1800人次,孩子們不但暑期有了專業照護,同時還能提升溝通交往、協作共享能力。
揚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韓紅紅介紹,揚州已建成60個兒童“關愛之家”,出臺了管理運營等系列文件,并購買專業社會組織服務,吸納志愿者參與,為全省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今年,揚州市民政局和團市委聯合投入20萬元配套20個暑托班,覆蓋9個縣(市、區),惠及400多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為群眾辦實事,解家長“急難愁盼”
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1387.9萬未成年人,約占戶籍人口的17.6%。其中,有63.5萬困境兒童、14.7萬農村留守兒童已全部納入有效監護范圍,各地建成兒童“關愛之家”618個。
“一到暑期,兒童托管就成為壓在廣大家長心頭的‘難承之重’。”省民政廳副廳長王小華介紹,去年全省試點舉辦50個省級“愛心暑托班”,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礎上,今年省級決定再開辦100個示范班,目的是打造樣板,樹立標桿,促進各地、各級、各界積極參與,同向發力。
今年遴選的100個“愛心暑托班”,主要集中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相對比較集中、活動設施相對完備的鎮村兒童“關愛之家”,為孩子們提供假期作業輔導、閱讀賞析、戶外拓展、素質提升等特色課程,為期28天。這也是省級平臺開設的最大規模的暑托班。“愛心暑托班”課程全部免費,經費主要由財政撥款,鎮村適當補貼,很多地區還拓展服務內容,如提供一頓營養午餐等。
為確保暑托班規范運行,省民政廳聯合團省委等部門制定了《江蘇省2021年“愛心暑托班”示范班指導手冊》,要求每個辦班點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均不少于20名,師資由具備服務資質和能力的社會組織、優秀教師、大學生志愿者共同組成。每個辦班點至少有工作人員3人,包括1名班主任、2名志愿者。同時,各地還要求聘請第三方及家長共同對100個示范班開展監督指導。
服務常態化,關愛可持續
“‘愛心暑托班’是一場及時雨,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是暑期清涼、安全、快樂的好去處。”漣水縣民政局副局長賈奇志介紹,當地選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比較集中的地區開設暑托班,受益兒童達230人。該縣通過多途徑向社會招募志愿者,每個辦班點組建一支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各領域專業志愿者、熟悉當地情況的青年網格員組成的師資隊伍,由專業社會組織統籌管理。
開班前,漣水縣為每名學生及工作人員購買公眾責任險,降低責任風險,對于疫情防控、防暑防災等事項,事先簽訂家長知情書和承諾書。暑托班依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設置互動課程。在紅窯鎮苗戴村,孩子們跟著戲劇老師學習傳統戲劇,傳唱經典;岔廟鎮洪濱村組織孩子們參加乒乓球、籃球、足球等戶外活動,強健體魄;南集鎮王圩村輔導站開設象棋、網絡應用、淮劇、探訪新農村建設等課程和實踐活動。有“溫度”的課程安排,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亮了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暑假生活。
高溝鎮辦班點還組織志愿者上門探訪,為困境兒童送去“兒童暖心包”。為探索建立長效關愛機制,漣水縣構建政府主導,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持續開展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讓全縣兒童真正感受家的溫暖。
王小華表示,“暑托班”的核心是臨時監護,既要照料好孩子們的生活,又要兼顧成長發展需求,責任重大。各地民政部門嚴密組織、制定預案、加強培訓、責任到人,確保暑托班活動全程安全,為全省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打造暑期第二個溫馨之家。今后,暑托班還要標準化、常態化開展下去,建立可復制可持續的機制。縣市區要舉辦暑托普及班,分清職責,健全網絡,培養隊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把好事辦好、辦細、辦實,彌補好特殊兒童的“空窗期”。
□ 本報記者 唐 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