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六大行動構建完善區域創新體系
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打造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市委市政府日前印發了《徐州市創新驅動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該計劃由市科技部門根據《徐州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牽頭制訂,聚焦增強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的發展路徑,構建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大力實施創新能力提升等“六大行動”,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發展模式,努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確定六大目標
據介紹,未來三年,我市將圍繞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要求,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依靠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具體主要目標如下:
基礎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增新建新型研發機構150家(其中省列統新型研發機構80 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4%,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33%左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6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5%。
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年增速高于工業投資增速,年度產業招引落地項目中符合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項目占比超過4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7.5%。
科技載體質效明顯提升。省級以上高新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0%、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4%;新認定省級以上孵化載體 10家(其中國家級3家)。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0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 2000家;規上企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列統企業達到40%左右,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過70%,研發投入占主營銷售收入比重達2.84%,有效發明專利占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比例超過65%。
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見效。新增國際技術轉移機構2家、校企聯盟15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10億元;累計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項目60項,其中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項目 20項。
區域創新環境不斷優化。新獲批省科技雙創團隊10個,新選聘科技副總100名,高層次人才總量達17萬人;財政科技撥款年均增長不低于 10%,科技信貸規模累計超過50 億元,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入庫企業達40 家,新增上市企業8家。
實施六大行動
計劃圍繞“增強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平臺質效、壯大創新主體、深化協同創新、完善創新生態”發展路徑,三年內將大力實施創新能力提升等六大行動,構建完善區域創新體系。
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布局建設科學與工程研究類科技創新基地。籌建深地科學與工程彭城實驗室,引導現有的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整合資源、優化重組,實現創新發展;優化整合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科技創新基地,聚焦安全應急、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布局建設國家、省技術創新中心;發展壯大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布局建設專業院,落地轉化重大科技成果;設立重點領域和引領技術研究專項,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實施產業結構優化行動:圍繞創新鏈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徐州經開區、徐州高新區智能制造裝備核心區。重點支持徐州經開區、沛縣、新沂等加快布局氫能產業,鼓勵豐縣新能源車輛產業轉型發展等;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度。推動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鋼鐵冶金、綠色化工、建筑建材等4大傳統優勢產業向高端化、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量質并舉優化“765”項目結構。促進項目、資金與創新要素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招引項目中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技術產業項目比例;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大各級財政對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投入力度,推動產業項目資金從支持固定資產投資向人才、技術等創新投資傾斜。
實施創新載體建設行動:促進開發園區高質量發展。完善開發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設立法人治理結構的運營公司;支持科技園區創新發展。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原則,實施特色產業園區創新發展計劃,探索建立科技園區備案及績效獎補制度;提升孵化載體產出績效。完善全鏈條創業孵化體系,優化雙創載體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強化績效評價機制,突出孵化載體產出指標,推進載體向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實施創新企業培育行動: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積極落實鼓勵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制度,評選和重點打造 150 家高新技術明星企業;扶持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計劃,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施規模以上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精準建立高成長型企業培育庫,推動規模以上創新型企業倍增發展;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實施科技協同創新行動:深化政產學研融合創新。突出企業創新中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布局建設高水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加強產學研協同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應用;增強高校服務地方能力。支持高校院所圍繞我市特色優勢產業打造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扎實推進區域創新合作。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把握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機遇,支持區域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相關行業協會開展產學研合作。
實施創新環境支撐行動:完善“1+4”(總領政策+產業提升、載體平臺、人才引育、生態營造)科技政策體系。建立財政科技撥款穩定增長機制,打造一站式服務、全生命周期的“徐州市科技創新綜合服務O2O云平臺”,為創新主體提供一攬子科技服務產品包;建立完善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信貸產品體系;深化創新人才精準引培,構建賦能型人才服務體系;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增強專利運營意識,進一步活躍專利運營市場,加快構建完善跨區域保護格局,為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徐報融媒記者 樊海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