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自貿區"風口"下 一線企業感受產業升級
云紗數科,為紡織產業提供更全面的“數字化貿易”;璀璨智聲,通過聲音分析工業制造中的產品品質;不工軟件,為傳統企業構建從工廠到供應鏈的全面協同……江蘇自貿試驗區成立兩年多以來,身處區內的許多傳統行業企業的最大感受是,“自己突然從被嫌棄,變成了香餑餑”。記者日前調查采訪南京、蘇州等地企業發現,對于傳統行業,自貿區的產業升級是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其關鍵在于,圍繞個體企業的多維度賦能。借助自貿區的“風口”,江蘇正在三個層級作出相應探索。
“風口”下的困擾,
更多訂單帶來更迫切訴求
“我們目前最大的困擾,是如何應對紛至沓來的各種訂單。”在南京,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李力向記者講述了最近賠錢的經歷。“我們接到一個大訂單,評估之后,覺得雖然交付時間很緊,但是趕趕應該來得及,為此,我們甚至拒絕了幾個老客戶小一點的訂單。”可惜的是,盡管全力以赴,最終這個大訂單還是沒能按期完成。“大的沒賺到,交了違約金,老客戶又丟了幾個,真是虧大了。”李力很是懊惱。
江蘇自貿區成立之后,雖然遭遇突發疫情,但是李力的最大感受還是訂單比以前多了,“計劃部門做的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數據也提供了佐證,成立兩年來,江蘇自貿區三大片區以全省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貢獻了約10%的實際使用外資、約13%的進出口額,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引擎作用。
不過,“風口”給企業帶來困擾的情況也并不少見,不工軟件還從中發現了商機。不工軟件副總裁周峰告訴記者,公司專注于服務制造企業實現智能數字化轉型和柔性供應鏈建設,已累積600余萬種組合算法模型,覆蓋制造行業類型達95%。“公司的第一個客戶,也是一家紡織企業,已經使用不工軟件的產品超過15年。”據周峰介紹,不工軟件幫助該公司成功應對了個性化需求市場環境下的訂單碎片化和多樣化的問題。通過不工軟件的計劃引擎和排程,該公司降低改機次數超過30%,降低40%以上的庫存,訂單交付率從原先不足50%提到高85%以上。同時,不工軟件還幫助該公司改變了傳統大量人工制訂工作計劃的局面,杜絕了漏排和錯排,并且把計劃人員從7人降為了3人。
“雖然目前不缺訂單,但我也一直在反思,傳統行業的機會在哪?”李力告訴記者,借助科技賦能,已經成為公司上下一致的共識。
為賦能者賦能,
“一站式”實現全方位提升
“以外貿為導向,在‘風口’上,依然還是要發展自己的技術,不是簡單開店,而是迭代,做自己的渠道,打自己的品牌。”蘇州一家跨境電商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雙邊、多邊貿易格局逐漸成型,“大貿易”時代成為過往,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拋出了一個很務實的問題——它們不僅需要某一方面的賦能,更期待全方位的整體解決方案。
為此,在位于蘇州自貿片區的蘇州國際科技園內,一項通過開展生態合作,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行業的嘗試正在進行。2020年,科技園與微軟合作建設的“微軟創新賦能暨生態加速計劃——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中心”項目投入運營。微軟創新聯盟運營總監朱益銘告訴記者,創新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統一招募和遴選,每期“加速”15-20個優質項目,扶持20個以上的項目實現轉型升級,這些項目的最終“用武之地”,大多都是傳統制造業。同時,得益于自貿區乃至整個江蘇的深厚產業基礎,創新中心致力于共建一個創新生態。
盎古科技,一家致力于為紡織業機器進行視覺檢測的創業公司,就是創新中心的“校友企業”之一。盎古科技創始人李飛介紹,公司在人工智能的基礎上,開發了第四代紡織業機器視覺檢測系統,使得曾經復雜的操作系統變為普通人工也可方便使用的產品。以無紡布檢測為例,系統可以檢測全幅布面各種常見疵點,如蚊蟲、臟污、破洞等,檢測速度可達到每分鐘200米。
“目前,我們已有兩期扶持‘校友企業’71家,‘加速’企業共計45家,后者總估值超200億元。”朱益銘表示,為進一步服務當地企業,這些從外地引進的企業落地占比超過71%。
為賦能者賦能,進而方便下游企業“一站式”采購。蘇州國際科技園內,與微軟同在一棟樓里的華為(蘇州)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也在發力。蘇州二元工業是一家為日化、快消等行業提供智能制造升級的企業,但面對當前海量行業產品接入,數據庫讀寫性能、備份防災等制約了業務開展。為此,二元工業借助華為云,滿足了公司對下游客戶的持續服務。
政府職能轉變,
生態閉環提高營商環境競爭力
為傳統行業賦能,從點到點的“單打獨斗”,上升至點到面的“一應俱全”,一個“三重進階”的閉環就只差“最后一躍”——政府職能轉變。在自貿區,記者觀察到,為提升貿易便利度所展開的制度創新,已形成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良性循環。
蘇州自貿區內的一家報關公司,正享受政務審批智能化帶來的便捷。“我們現在報關,制單速度由2小時縮短至幾分鐘,再也不需要打印三四十頁的原始文件。”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改變源自當地政府采用了蘇州美能華研發的產品,據公司創始人童先明介紹,美能華依托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重塑和再造政府業務流程,爭取做到“秒審秒批”,從而提高營商環境競爭力。
為跨境物流及港口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海管家,在政府助力之下,將提箱、還箱和港口過閘等環節“搬至”線上,提升效率的同時還降低成本。“通過公司的云系統,向國外海關發送的艙單,成本降低超60%,時效從傳統方式的1天,提高到幾分鐘,且準確率可達99%。”海管家CEO金忠國告訴記者。
江蘇風云科技同樣從政府職能轉變中受益。涵蓋百萬量級政策數據、26個政策領域、266項政策指標,實現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貼心轉變……在今年9月舉辦的2021全球智博會現場,風云科技發布的一款“政策計算器”吸引諸多企業關注。“在十多年的政企服務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企業普遍存在對于各類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報不上’的難題。為此,我們自主投入研發了這款政策計算器,通過‘大數據+企業服務’,面向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提供精準化政策服務。”公司董事長戴曄介紹。
為幫助風云科技推出“政策計算器”,蘇州專門成立了一個跨部門領導小組,涉及發改、工信、人社等多個部門,匯總所有的涉企政策,并安排人員對國家、省、市、區的2900多條涉企政策進行一一分解。同時,“蘇州市企業服務云平臺”作為政府服務企業的總入口,也將這款“政策計算器”作為其中一項主要服務功能。
□ 本報記者 陳 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