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強用好"第一資源" 江蘇促產才城一體化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為了建強用好這個“第一資源”,近年來,江蘇持續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創新制定一系列高效選拔、優化配置的人才政策,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日前,亨通集團開展了2021年度“光纖光纜制造工”高級技師自主評定工作,此次評定中,所依據的技能評價規范,是由亨通自主開發,目前已上報人社部,有望成為全國首例民營企業自主開發的評價規范上升成為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而在此前,亨通也是全國首家獲得正高級職稱評審權的民營企業。
亨通集團副總裁鮑繼聰說:“工程師里面包括13位正高級工程師,技能人才全集團大概是7800人左右,通過自主評審能夠吸納集聚更多創新高端人才,能階梯式培養青年高級人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響應“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建設,我省在G42滬寧高速沿線的南京、蘇州等6市遴選了12家重點民營企業,創新打造“G42+”民營企業人才人事綜合改革示范基地,賦予其職稱評價、技能評價、國際職業資格認定等政策集成支持。還專門打造“政企雙向貫通”機制,確保各項改革支持舉措落地見效。如今12家示范企業已均可自主開展職工技能評價、博士后工作站實現全覆蓋。
江蘇省人社廳人才開發和對外合作處副處長汪吉庶說:“打造示范基地目的不僅僅在于簡單地向用人主體‘放權松綁’,其更大的意義在于讓民營企業里的龍頭標桿企業充分發揮牽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實現人才成長和產業需求的高度匹配。”
不僅是民營企業人才成長的“天花板”在打破,兩年前,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鄉土人才職稱評價制度,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限制,如今已產生617位“鄉村教授”,他們在帶領群眾致富、發展鄉村產業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江蘇還率先為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開辟評職稱綠色通道,目前已有1600多位特別突出人才通過考核認定獲得高級職稱。截止去年底,江蘇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和高技能人才總量分別達到884.2萬人和455.1萬人,鄉土人才從業人員近千萬,穩居全國首位。
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人才發展戰略研究專家廖文和說:“江蘇出臺一系列新政策,對人才的評價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比如充分利用社會評價包括市場評價,把人才的活力激發出來,打通人才政策‘最后一公里’。”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浦沫瀚、鄭凌、王堯、亓晨、李棟、耿昊東 蘇州中心站報道)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