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提高城市應急能力,鍛造韌性城市
安全韌性是城市正常運行和發展的保障。展望“十四五”,南京要建設“四高城市”,其中之一便是打造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韌性城市,這是南京首次把安全韌性城市建設作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如何鍛造更安全、有韌性的城市?相關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給出合理化建議。
南報融媒體記者 段仁虎 攝
構建生命線工程,夯實城市應急能力
【人物檔案】汪廣豐,市建委城鄉建設與發展研究室副主任
汪廣豐長期從事城市建設和管理、技術工作,在全國性刊物上發表400多篇論文,多篇研究成果獲市主要領導批示。
【建議】要健全災害預防系統,加強氣象、地震、地面沉降、生物入侵、公共衛生等領域的災害風險評估,建立供水水源、洪澇、能源、交通等安全隱患防控體系。對于學校、醫院、生命線工程等關鍵設施,以及避難建筑、應急指揮中心等要害系統,應當提高必要的抗震設防水平。同時加強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構建城鄉覆蓋、區域協同,“陸、水、空、地下”全方位消防系統,建立安全可靠、體系完備、平戰結合的人防工程系統,夯實南京的應急能力。
供水、供電、燃氣、交通等生命線要構建安全防護。在水源保障、流域及城市防洪、能源供應、交通運營、公共衛生等與城市運行密切相關的領域,超前布局、高質量建設、高效率管理,構建安全韌性的保障體系。完善供水網絡,強化水源互聯互通,形成多源互補的供水格局。統籌用地豎向規劃、排水管網、城市河道、調蓄水面等排水防澇設施,構建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結合的系統排水防澇體系,確保排水防澇安全。打造綠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友好、供需平衡的能源系統,實現電力、燃氣、熱力等清潔能源穩定安全供應。
建設“海綿城市”,要與雨水和諧相處
【人物檔案】成玉寧,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玉寧是江蘇省設計大師、享受國家津貼專家、住建部科技委園林綠化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于推動風景園林的科學化,開拓了我國數字景觀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工作。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低影響開發下的城市綠地規劃理論與方法”等。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等國家及省部級設計獎30余次。
【建議】當今世界許多城市都面臨一個尷尬的現實:一方面遇到暴雨容易內澇,另一方面又極度缺水。今夏鄭州暴雨造成的災害,警示我們應該科學認知并建設好“海綿城市”,增強城市應對極端天氣的韌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城市70%的降雨將就地消納和利用。“海綿城市”不是單純作為灰色下水系統的補充。雨水最適宜的用法是灌溉城市綠地,這樣做可以節省大量綠地灌溉用水,為“雙碳”目標作出貢獻。南京春夏降水多,而夏秋季用水量大,作為“缺水型”城市,應該針對這一特點,通過增強綠地的雨水調蓄能力,平衡降水和儲水、用水之間的關系。我們在河西天保街采取的海綿型道路技術,通過系列技術措施,將雨水傳輸并儲存于綠化帶中,經過7年的實時監測數據顯示,該路段就地削減地表徑流九成以上,超過60%的雨水用于灌溉道路綠化,具有很好的綜合效應。“海綿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其目標在于讓城市更具自然屬性,實現對雨水的消化、凈化和調蓄利用,城水和諧共生。
公交車適度純電動化,讓城市交通安全更具韌性
【人物檔案】郎亮,市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郎亮是8684公交網聯合創始人,公交迷網站長,資深“公交迷”,民間公交專家,關注研究城市公共交通20多年,多次參與公交線網優化、換乘優惠、行業規范等政策制定,對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提出的許多意見建議得到主管部門重視及采納。
【建議】許多城市近年來都在追求公交車純電動化。2017年,南京也推出相關部署,計劃利用4年時間將全部8000多輛傳統公交車陸續更換為純電動車。但傳統公交車涉水深度可達0.35米,而有些純電動公交車涉水深度0.2米以上即禁止通行。而且純電動公交車受電池、充電樁設置等影響,續航里程及運行范圍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一旦城市的電力系統受到突發影響不能正常供電,地鐵和純電動公交車都將受牽連,威脅城市的交通安全。因此,公交車在新能源化的同時,建議仍保留一部分非純電動公交車,讓我們的城市交通安全更具韌性。(何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