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經開區:“科技+人才”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繼大通電機獲批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首家國家級“CNAS”實驗室后,今年,江蘇瑞潔再獲該項殊榮;漢邦科技獲批國家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慶鼎精密電子(淮安)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名單……
出臺《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以來,淮安經開區以人才創新、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跨越發展,堅持把“科技+人才”擺在突出位置,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在人才戰略上布好局,在科創關鍵處落好子,匯聚起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持續動能。截至目前,全區有國家級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大學科技園1家、省級眾創社區2家,在孵企業258家;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3%;規上企業研發投入較去年同期增加3.8億元,增幅73.5%;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6.11億元。
打造“蓄水池”
培育人才集聚沃土
江蘇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彭華龍研發團隊打破技術壁壘,攻克輪胎制造“魔鬼三角”難題,研制綠色高端橡膠助劑,累計研發20余項新產品新技術,擁有核心技術授權專利50余項。江蘇麒祥在行業內實現趕超,實現經濟效益從“千萬”到“億”的突破,歸功于團隊核心人物彭華龍的不懈探索。
2011年,彭華龍辭職創辦江蘇麒祥。多年來,在經開區相關部門的幫助支持下,企業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小巨人”企業,創建了“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研發平臺、“科技服務站”等省級人才平臺,彭華龍本人也獲評省“雙創計劃”人才。此外,省“蘇北領軍人才”王曉兵、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楊新春、省“雙創計劃”人才徐黎明等大批知名企業家匯聚經開區,掀起投資興業的熱潮。
實現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歸根結底是以人才為強區之基,打造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以“百企千才”計劃為引領,經開區堅持“雙招雙引”,將人才招引培養與招商、科技、企業服務緊密結合,形成人才發展合力,對緊缺急需人才實行精準引才,建立起開放型、精細化、組合式的人才政策體系,集中力量培養和引進重點產業領域的領軍人才和團隊。在“省雙創團隊”等國家、省級層面評選中,經開區屢屢取得零的突破。2021年,累計有24位高校博士或具備高級職稱人才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并獲得省科技廳批復,獲批數量全市最多;引進52名外國專家來區工作,引進數全市領先。
建好“保護網”
產權助推實力躍升
“今年11月26日,威博液壓成為北交所首家通過審議企業!”江蘇威博液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金星說,“知識產權幫助我們公司提升了核心競爭力,增加了無形資產。威博液壓不斷進行技術積累,目前已有授權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專利51件。”以威博液壓、漢邦科技、慶鼎精密電子等20家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為基礎,經開區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作如火如荼開展。
為搭建專業服務平臺,經開區積極引進九致、寧海、科文等知名知識產權服務中介機構,建成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和專利數據庫,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和維權機制,構建“政府—中介—企業”三級知識產權管理服務體系。同時,通過跟蹤服務,優選一批具有知識產權優勢的骨干企業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協同合作,幫助企業開展貫標工作,及時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目前已有39家企業完成知識產權貫標。此外,經開區建立集知識產權、產學研對接、科技成果轉化、市場競爭情報、人才培訓服務于一體的綜合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和數據平臺,搭建裝備制造產業專利信息數據庫,實現知識產權信息共享、資源互通。
近年來,經開區用于知識產權發明創造的獎勵補貼達700余萬元。截至今年3月底,該區累計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27件,累計申請專利1.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由2015年的60件躍升到2020年的226件;2020年專利申請2712件,同比增長30%。在孵科技企業112家,其中省、市級高新企業39家、高新產品42項。孵化專利、軟件著作權等各類知識產權600余件,參與獲得國家優秀發明專利獎1項。
托舉“高平臺”
構建良好科創生態
“在我們項目落戶過程中,留創園提供了‘保姆式’貼心服務,全程幫辦各項審批手續,優先提供孵化空間。今年3月31日,我們又與航天工程咨詢(北京)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工業級5G產業園區建設。”中科晶上智能網聯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大霖告訴記者。
經開區修訂出臺《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獎勵辦法》,新出臺《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完善惠企配套政策,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優化創新生態。此外,為打通科技與金融的“任督二脈”,經開區積極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效用,引導和鼓勵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為企業提供“創、投、貸”等金融服務。據了解,2020年,全區50余家企業獲得近2億元科技貸款,共兌現企業各類獎勵資金3485萬元,其中用于科技創新的獎勵資金達1858萬元。
擁有留創園、智慧谷、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等科創平臺的經開區,為積極推動園區孵化載體建設,從平臺、資金、活動、技術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和引導。優質的服務和不斷提升的配套水平,讓平臺快速集聚了一批科技創新機構和企業,成為經開區科技創新的主陣地。2020年,智慧谷與留創園兩大平臺共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9家,獲批省“科技副總”項目14項、省產學研合作項目34項;(清華)淮安新能源材料技術研究院電芯、電池模組生產項目正式投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淮安研究中心水產用益生菌生產項目正在進行環評;全區現有國家級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大學科技園1家、省級眾創社區2家,在孵企業258家,“科創森林生態圈”在經開區初見雛形。
■融媒體記者 杭衛東 左文東 王妍妍
通 訊 員 陳 業 崔 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