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南京加快構建智能制造新生態
《 人民日報 》2021年12月08日 第 15 版 版面截圖
原題:南京加快構建智能制造新生態
集聚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企業近百家,工業機器年產量突破一萬臺套;全市共有5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24家省級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2020年全市數字經濟規模約8033億元,占當年GDP比重約為54.2%……一組組亮眼數據背后,是“南京智造”交出的“硬核”答卷。從“工業重鎮”到“智造名城”,智能制造給南京高質量發展增添源源不斷的動力。
“數字大腦”讓制造更智能
生產車間通過“數字大腦”操控著生產的全流程,借助“智能眼”,產品實現了“零缺陷”;“手腳靈活”的機器人可代替消防救援人員進入易燃易爆、有毒、濃煙等場景進行滅火作業……走進南京各地智能工廠和車間,各種各樣的智能裝備讓人目不暇接。
南鋼集團是國內中厚板產量第一的鋼鐵企業。2020年7月8日,南鋼建成了世界首座專業深加工高強耐磨鋼的智能工廠,該工廠也是江蘇首個鋼鐵企業“5G+工業互聯網”工廠。在工廠的智能化生產線上,工業互聯網、5G、區塊鏈、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都被“拿”來,與鋼鐵制造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模式下,傳統的鋼鐵車間變成了整潔、高效的智能車間。人均生產效率可達100噸/月,比傳統鋼鐵車間提升10倍。”南鋼板材事業部副總經理費焜說。
為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日前,南京出臺了《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3)》,提出“到2023年,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70%”的總體目標。
從“制造”走向“智造”,在南京,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企業裝上了“數字大腦”,南京的智能化轉型之路也走得越來越寬了。
“店小二”式服務助推高質量發展
防疫消毒機器人、紡紗機器人、智能零售機器人……走進位于南京麒麟科技創新園內的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各式各樣被應用于不同產業、領域的機器人。
南京景曜成立于2013年,短短數年間,它就成長為麒麟科技創新園內的智能制造“樣板企業”。公司產品深入工業制造、航天航空、物流、安防等各個領域。“我們公司能夠迅速成長,得益于南京良好的‘智造’生態。”南京景曜副總經理廖永祥說。
制造業進行智能化轉型升級,高端人才是稀缺資源。“麒麟科技創新園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正好幫公司解了人才之渴。”廖永祥說。在園區周圍,分布著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30多所高校,豐富的科教資源為園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的支撐。
不僅要構筑人才“蓄水池”,也要打好政策“組合拳”。近年來,南京先后制定出臺《南京市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著力實施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標桿培育工程、工業企業技術裝備投入普惠性獎補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近三年來,南京共支持千余家企業技術裝備普惠獎補項目,補助規模超10億元,帶動工業企業加大技術裝備投入近百億元。
政府部門“店小二”式的服務也是助推南京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寶。從2020年起,南京聚焦智能制造裝備、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八大產業,在全國率先實施由市領導掛帥的“鏈長制”,實施產業鏈圖譜化作業。每季度“鏈長”要召開一次產業鏈的調度會,通過調研、市場開拓、供需對接、現場辦公等,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在搭上“鏈長制”快車后,今年前三季度,南京八大產業鏈營收增長率均超20%。
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郭玉臣表示,接下來,南京將持續做優“智造”生態,到2023年,建成3家全球燈塔工廠、10家智能工廠、30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6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構建未來工廠梯隊式發展體系,引領制造業制造模式轉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