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3月起在滬蘇VTS覆蓋水域航行船舶只需報告一次船位
僅限110米以上非重點監管船舶 不免除通過大橋等水域報告義務
上海吳淞海事局VTS中心,長江口進出船舶VTS監管主要由該中心承擔。曈暚攝
12月28日,上海海事局、江蘇海事局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滬蘇海事將試行船舶“一次性船位報告”制度,屆時滬蘇VTS(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覆蓋水域110米以上航行船舶將實現“一次報告 全線暢通”,預測每年直接受益船舶將達20余萬艘次。
具體而言,“一次性船位報告”實施后,航行于該水域的上行船舶僅需在長江口向吳淞VTS中心或洋山VTS中心報告一次船位,下行船舶僅需在江蘇上界(長江#158浮)報告一次船位。除必要的核對點和動態報告外,中間航行時無需重復報告。
不過,根據《上海海事局 江蘇海事局關于試行VTS覆蓋水域船舶“一次性船位報告”的通告》,享受“一次性船位報告”待遇的僅限長度在110米以上的船舶,其中重點監管船舶,如客船、試航船、載運危險貨物船舶、易流態化固體散裝貨物運輸船、載運鋼材貨物船舶等不適用該規定。同時,適用“一次性船位報告”的船舶,也不免除VHF守聽的義務,以及通過大橋等特殊水域時的相關船位報告義務。
據了解,長江滬蘇段船舶流量大、船舶種類多、航線密集,滬蘇兩地海事部門為更好地監管服務管轄水域內船舶,共設立8個VTS中心,2020年共接收船舶報告超過209萬艘次,實施信息服務約230萬次。上海海事局副局長吳紅兵說,在此之前,船舶在VTS覆蓋水域航行時,每次通過船位報告線,都需通過甚高頻電話(海上通信聯系信息交互的主要手段)向當地VTS中心報告船位,既占用船舶駕引人員的時間和精力,又占用寶貴的甚高頻資源。為簡政放權、優化服務,便利船舶船員,上海海事局與江蘇海事局打破區域邊界限制,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建立溝通合作機制,最終實現了滬蘇VTS船舶“一次性船位報告”,這也是推動長三角區域海事監管一體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江蘇海事局副局長王士明說,“一次性船位報告”制度實施后,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船舶駕引人員的工作量,駕引人員可以更好的關注通航環境和航行操作。船位報告的減少將釋放更多的甚高頻資源,VTS中心對船舶的安全信息提醒,船舶與船舶之間的避讓溝通、水上搜救應急通訊將會更加順暢。“這也是監管方式的一個改變,從被動接收轉變為主動服務。”王士明說,“一次性船位報告”實施后,上海海事局、江蘇海事局將主動通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信息化手段獲取船舶名稱、船長、吃水、目的港等基礎信息,通過VTS系統實時掌握船舶位置、航速、航向等動態信息,為船舶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交通組織服務和安全保障服務。
近年來,上海海事局和江蘇海事局為推進長三角區域海事監管一體化做了很多探索。制定了《長江上海江蘇段水上交通管制聯動機制》,明確了聯動水域、聯動情形、工作流程和工作機制,共同加強應急聯動和惡劣天氣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開展《滬蘇VTS區域一體化運行機制》課題研究,提出了構建滬蘇VTS區域一體化運行機制的解決方案。試點滬蘇一體化船舶交通組織項目,推行滬蘇船舶進出長江一體化交通組織,實現長江干線或主要港區大型海輪“直進直靠、直離直出”的高效模式,進一步釋放長江12.5米深水航道黃金效能。(曈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