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五年來1.12億尾(只)魚苗游入長江
1月19日,我市舉行冬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孔生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入人心,“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為整個長江流域城市發展的共識。身處長江之畔的揚州,如何保護好長江生態?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長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了多少魚苗?效果如何?昨天,記者就此進行采訪。
累計投放多少?5年放流各類苗種1.12億尾(只)
“開展長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是推動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和保護的重要途徑,對進一步增強全民保護長江生態意識,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長江生態保護行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完善放流機制,科學確定放流種類,合理安排放流數量。2016年以來,共計放流各類苗種1.12億尾(只),有效增殖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加快恢復水生生物種群適宜規模。
據介紹,我市不僅放流各類苗種,還以更高站位推進漁民退捕,將長江流域重點水域2031艘漁船全部退出捕撈,注銷權證并拆解處置,3974名漁民全部轉產就業,并納入基本養老保障和基本醫療保障。同時強化執法監管,以更強合力嚴懲違法捕撈。推行“三警三員”水域網格化治理,在長江干流及保護區水域建設全覆蓋的執勤點和視頻監控體系,出臺我省禁捕退捕后首個設區市地方漁業立法——《揚州市漁業資源保護管理辦法》,形成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從而打造了一張長江生態保護網。
有何效果?長江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得到遏制
退捕禁漁和放流魚苗有效果嗎?“退捕禁漁這幾年,我們發現長江里的魚不僅數量在快速增加,還出現了以前很難看到的一些新品種。”退捕上岸的瓜洲漁民李紅軍說。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長江生態保護工作,在嚴守生態紅線、強化綜合管護的同時,實行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連續多年組織長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長江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得到全面遏制,有效保護了我市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市實行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連續多年組織長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有效保護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
是不是可以隨便放流?放流也是有條件限制的
讓長江里的魚兒多起來,是不是可以隨便放流?“盲目放流可能帶來生態災害,放流也是有各種條件限制的。”專家介紹說。
如何進行放流?“個人或社會各界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需向地方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經批準同意后,在漁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到具有提供苗種資質的苗種場,采購符合放流規范的苗種,在指定的水域進行放流。”專家表示。
放流與放生一樣嗎?放流與放生有著很大的區別。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簡稱放流),是對水生生物的某些物種或種群人為地向天然水域進行大范圍、大批量投放,以達到增加和保護資源的目的。放生一般是群眾小范圍將少量生物放歸自然,讓其獲得新生的一種活動。盲目放生可能帶來生態災害,如果在自然水域中放生了禁止放流的物種,尤其是外來物種、轉基因物種,會破壞原有的生物鏈,打破固有的生態平衡,嚴重的可能會帶來生態災害。記者 張孔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