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合理規劃讓孩子們過好“雙減”寒假
無可奈何花落去。
用這句話來形容“雙減”后首個寒假里的學科類培訓,特別合適。自從去年夏天被“雙減”(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打斷“脊梁骨”以來,學科類培訓可謂氣息奄奄、氣若游絲,再也興不起什么波瀾了。
不過,舊事物是不會那么迅速徹底、心甘情愿地退出歷史舞臺的,新事物完全站穩腳跟還需要一個過程。
有媒體調查發現,在一些城市,仍有少數機構違反規定,穿著各類“馬甲”、改頭換面暗戳戳地搞語數英的培訓。大體有這么幾種做法。
偷梁換柱。有機構說,我這不是學科培訓,是“圖書館”,是“成長中心”,是讓孩子們學習國外原版讀物的。但上課時讓孩子們反復練習單詞、句式,還有練習冊要做,這不就是英語培訓嗎?
暗度陳倉。有的機構,一方面在海報上明晃晃打著“編程機器人”“打造領袖素質”等宣傳語,一方面在不起眼的位置用小字印上“小學語數英”“小班教學”“同步校內”等字樣;課堂里,3至6歲的兒童“超前學”,機構“提前教”拼音、識字等小學內容。可謂深諳兵法。
變臉潛伏。有家寒托班,說是公益性的,卻開設多門學科類課程,每天給學齡前兒童上語、數、英,從早上8點半開始上課到下午4點半放學。工作人員坦言,按照規定,這些課程對“大班(的孩子)是不允許(開設)的,寒假更不允許。”明知故犯,典型的。
這些行為違反“雙減政策”,自不待言。各地也已經在陸續查處了。但為啥總有人和機構“頂風作案”呢?說明仍有需求。
國家不讓學科類機構在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開班補習,等于把供給的水龍頭關了,但一些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過分焦慮,篤信“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放長假”,總想著讓孩子過個“充實”的假期,別“浪費”時間,多做題,多上補習班,把分數提上去。需求不能說少。
正因為這種需求沒有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而消失,于是就有一些不舍得丟棄這片教育市場的機構,偷偷摸摸地提供補習陣地。
對此,一方面要看到,教育培訓行業具有公益性質和公共服務屬性,正在從逐利產業回歸良心行業,從無序競爭回歸健康發展,過去畸形繁榮的學科類培訓已成過眼云煙。相關機構需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
另一方面,對于家長、學生來說,需要適應、掌握新的假期過法。過去,家長把孩子交給培訓班,整齊劃一的培訓,讓孩子缺少了自我梳理、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鍛煉機會。現在的“雙減”假期,可謂培養孩子內驅力、主動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契機。
或者親子一起,或者家長指導,總之讓孩子通過合理規劃,統籌安排作息、運動、閱讀、學習、實踐、素質培訓等活動,不虛度、不妄動,長本事、長能力,過好“雙減”下的寒假生活。相信這既是國家出臺政策的初衷,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正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