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縣:“大地傷疤”變濕地 畜禽糞污成資源
早春初雪,沛縣安國湖濕地公園銀裝素裹、水天一色,游人漫步其間,樂享自然之美。去年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2021年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安國湖濕地公園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沛縣因古有“沛澤”而得名,然而,40多年的煤炭集中開采,在這里留下10萬多畝采煤塌陷區。近年來,沛縣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直面生態之痛,治愈采煤塌陷區的“大地傷疤”,擦亮曾經蒙塵的“微山湖明珠”,畜禽養殖糞污“變廢為寶”……如今的沛縣,濕地公園里蘆葦搖曳,微山湖上碧波蕩漾,鄉村環境生態宜居,千年前水草茂密、河湖豐沛、禽獸隱棲的“沛澤”模樣重現。
安國湖西鄰大沙河、東接微山湖,附近張雙樓煤礦經過多年開采,導致農田沉降、房屋開裂,生態環境逐年惡化。2012年6月,我省林業部門批復同意建立沛縣安國湖省級濕地公園;2015年12月,公園獲授“國家濕地公園(試點)”稱號;2018至2020年,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開展公園修編;2020年3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復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功能區劃調整。
“經過不懈努力,安國湖濕地從原來雜亂的塌陷地,恢復成為碧波蕩漾、鴨鷺齊飛的近自然濕地生態系統。”安國湖濕地公園綜合科科長魏恒乾說,沛縣近10年來以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為突破口,投入超3.4億元在安國湖開展微地形改造、植被恢復、水系連通等工程,將滿目瘡痍的塌陷區建設成風光旖旎的濕地公園。
不只是安國湖濕地,投資4億元建設的湖陵、龍湖濕地目前已完工80%;投入3億元的洪福濕地和投資1億元的徐莊濕地兩個生態緩沖區正在加快推進;同時,沛縣還將采煤塌陷地的修復和尾水的再生利用進行充分融合,建設水質凈化效果好、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系統完善的生態安全屏障區。
目前,沛縣已累計修復、復墾、綜合利用采煤塌陷地6萬多畝,新增耕地超過2萬畝。“十四五”期間,沛縣將建設1.21萬畝采煤塌陷地生態修復項目,并利用塌陷較深的區域建設發展綠色清潔能源產業,確保“十四五”末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率達到70%以上。
春節期間,位于微山湖畔的中天科爾公司內,墻上大屏幕清楚地展示著水面、碼頭上船舶運營情況。屏幕上的數字顯示,遍布全國的5000多艘船舶在運營,每月運量在100萬噸左右。
中天科爾公司總經理魏德聰介紹,該平臺好似大宗貨運版“滴滴”,能夠智能匹配貨源和運輸船舶。“讓船舶少跑路、少停留,也就減少了污染。”魏德聰說,對進入平臺的船舶,其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環保全程管理,貨物封倉運行或進行全部覆蓋,監控在途或者在港船舶油污、廢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
此外,沛縣還在京杭運河、楊屯河、徐沛河等主要河道沿線的7處港口碼頭,全部建起生活污水收集柜、油污水收集柜、垃圾分類收集箱,并在京杭運河豐樂作業區建設船舶污染物接收站,配備多功能接收船,最大程度做到“船清湖凈”。
加大排污治理力度,深入推進綠色發展。有著15年養鴨經歷的養殖戶朱磊介紹,早些年粗放式養殖,糞水就直接排入河道。如今他家20萬只種鴨每天產生的糞便,全部由沛縣有機廢棄物處理中心收運處理,省心省力又省錢。
據統計,截至去年沛縣擁有規模養殖場456個,非規模養殖場戶3692戶,每天產生的畜禽糞污千余噸。畜禽糞污由沛縣有機廢棄物處理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產生的沼氣三分之一用于發電進入沛縣電網,三分之二提純為生物天然氣并入沛縣燃氣管網,沼渣生產成有機肥,沼液則通過20多公里長的管道,免費輸送到田間地頭,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目前,沛縣已將規模養殖戶納入收運體系,全縣每天千余噸畜禽糞污基本做到應收盡收,使得更多鄉村變得美麗宜居。
□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張慶來 李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