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前行
時光無言,標記奮進者的堅實步履。
在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江蘇經濟總量邁上新的大臺階、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持續加快、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2021年的種種圖景,展現了我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刻內涵,為更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現實模樣作出的新努力。
奮力探索,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模樣
去年7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發言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將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這是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后,不到一周時間內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提及這一關鍵詞。早在2014年,總書記就要求江蘇“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這篇大文章”,2020年又要求江蘇“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作答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嶄新課題,江蘇進行諸多探索和實踐。
“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必須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刻內涵,更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模樣。”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吳政隆指出,要立足江蘇的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支持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扎實推進現代化強省建設,讓全體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更好地享受高品質生活,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更好地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模樣。
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省長許昆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省勝利完成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工程,這就需要我們在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刻內涵的基礎上,加強系統謀劃,全面開展實踐。”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表示,2021年江蘇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總量邁上新的大臺階,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科技和產業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這是江蘇不負囑托拿出的‘走在前列’的過硬成果。”
整裝再出發,爭做“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重點抓好經濟社會建設。過去一年,“先行軍”蘇南整裝再出發。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指出,支持蘇南地區鞏固放大引領優勢,加快打造現代化建設先行示范區;努力把沿江地區打造成全省現代化建設先行帶、引領帶。
去年,無錫交出“十四五”發展開局良好、現代化建設起勢向好的新答卷。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過去一年,無錫發展指數顯著提升,GDP突破1.4萬億元,人均GDP達18.74萬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200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連續9年居全省第一。
“超大人口規模是我國的國情,也是江蘇的省情。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既是艱巨的挑戰,也孕育著無窮智慧和力量。”張春龍認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正是基于這一基本國情和省情的現實選擇。
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沛縣棲山鎮副鎮長、胡樓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吉永切身感受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的可喜變化——全村902戶村民住進寬敞的新房,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文化健身娛樂廣場等一應俱全。胡樓工業園區引進灌排機械、紡織加工、服裝外貿等領域10多家企業落戶,周邊5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交通運輸部日前公布2021年度國家公路網技術狀況監測結果,江蘇總分排名全國第一,其中養護管理檢查也排名第一,并獲得全國唯一的滿分。
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宋勇表示,錨定2025年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任務目標,去年鹽城先后開工建設3條高速公路,港口碼頭、內河航道、支線鐵路、機場飛行區等級提升、市縣快速通道等一大批重點工程全面推進。“鹽城將加快建設一批加密高速、提升軌道、強化港口等重點工程,培樹一批全域公交、海河聯運、旅游公路、服務區建設等具有鹽城特色、江蘇領先的示范引領項目,爭做‘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宋勇說。
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現代化建設新進展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個重要內涵特征,在這兩個得分項上江蘇不斷取得新成績。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推進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全國政協委員,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城市發展智庫(高級研究院)副院長宋青表示,“十三五”以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一段時期。
數據也支撐了宋青的感受。2月9日舉行的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透露,2021年全省主要環境質量指標明顯改善,實現“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良好開局。PM2.5首次以省為單位達到二級標準,改善幅度居長三角地區第一;在國考斷面數量翻番、全國最多的情況下,優Ⅲ比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提升幅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大幅提高41.1個百分點;太湖總磷、總氮濃度分別下降22.7%、13.4%,達到近十年來最好。
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不少來自于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成績。全省環境類案件的數據,見證這一過程。去年5月27日,省法院在世界環境司法大會上介紹,2018年到2021年8月,全省法院共受理環境資源類案件30104件,審結28969件。
無論是生態環保,還是社會治理、民生保障、平安建設,現代化建設新進展正體現在群眾“體感”上。杜小剛告訴記者,無錫去年宜居指數加速攀升,空氣優良天數首破300天大關。老舊小區改造面積接近“十三五”總和,實現國有物業全覆蓋,惠及群眾25萬戶。無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3萬元,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水平全省領先,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佳促進就業城市,連續第三年被評為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今年是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開局之年,江蘇正以現代化的理念、標準、思路謀劃推進各項工作,努力交出一份讓總書記和黨中央放心、讓全省人民滿意的答卷。
□ 本報記者 陳月飛 陳明慧 陳珺璐 方思偉 胡蘭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