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為何漲聲一片 江蘇靠啥保供穩產
驚蟄將至,我省各地春耕工作大幅鋪展。記者在田頭走訪發現,今年肥料、農藥等農資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成本。部分農民向記者反映,由于價格偏高,囤肥量明顯減少,基本上是隨用隨買。今年農資價格究竟漲了多少?為什么漲價?我省農資儲備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化肥漲價約三分之一
近幾日南京天氣放晴、氣溫攀升,棲霞區龍潭街道大鵬村農民孫應白的320畝小麥眼見拔高。“今年小麥長勢不錯,這茬收入還行吧?”記者問。
“不好說。今年肥料價格很高,比去年高出1/3,農藥價格也漲得太多了。”孫應白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種植水稻和小麥兩季,需要250斤化肥,目前每100斤漲價55至60元,一畝地成本就要漲近150元。這茬小麥,算上種子和春秋兩茬肥料,每畝地已經投入成本300元。
“過幾天還要施除草劑和增長劑。增長劑‘蕓樂收’,一箱5000元,買了6箱,要在除草、揚花和灌漿時分別打一遍。”孫應白表示,“去年這片地的純利潤約20萬元,都是辛苦錢。糧食價格穩定,種植成本上來了,利潤就少了。”
種植戶為農資多掏錢,農資的利潤落在農資店嗎?
隨后,記者到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柏藍農資店摸情況。這家店開了十多年,銷售蔬菜種子、肥料、農藥等。門店負責人張光才告訴記者,今年肥料價格漲得很多,如尿素從去年每包135元漲到185元,復合肥從去年每包約170元漲到220元。農藥也漲價,比如去年每瓶四五元的除草劑,今年每瓶賣8元。“這種除草劑進價就接近7元,其實我們不賺什么錢。”
農資店不賺錢,農資流通企業拿走了利潤?
自2月初,常州農資化肥有限公司就有貨車進進出出運輸肥料和除草劑,占地1萬平方米的倉庫堆放了各種農資。常州市農資協會秘書長、常州農資化肥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玉波介紹,農資從廠家經過公司,再供應到常州各鄉鎮、零售網點、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從我們進貨就漲價了,并不是我們故意提高價格。”
據省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調查,目前我省尿素出廠價格為2700元/噸,同比上漲630元/噸,漲幅為30.4%;45%氯基復合肥出廠價格為2850元/噸,同比上漲730元/噸,漲幅為34.4%。
為何漲聲一片
記者溯流而上,找到肥料生產廠家。位于張家港市的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肥料制造商。公司年產尿素40萬噸、氯化銨70萬噸、復合肥200萬噸。為了保障春耕生產,目前華昌化工9條生產線24小時不停。
華昌化工副總經理張漢卿介紹,今年肥料價格上漲是國內甚至是國際普遍現象。尿素出廠價同比上漲500至600元/噸,復合肥同比上漲1000元/噸,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
據他透露,尿素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原材料煤炭漲價。煤炭去年此時700元/噸,目前1300至1400元/噸,加上用電成本上升,尿素成本上漲約700元/噸。作為復合肥原料,鉀肥價格上漲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際供求關系變更,二是大宗原材料和海運費上漲。我國鉀肥大部分依靠進口,其最新價格為59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4200元/噸,而去年同期鉀肥為2200元/噸,幾乎翻倍。磷銨是以磷為主的氮磷復合肥,原料是硫酸、礦石、合成氨。硫酸的原料——硫磺去年此時約900元/噸,現在2400元/噸,礦石也同比上漲300元/噸。“其實我們并不賺錢,原料廠家和中間環節賺走了利潤大頭。”
省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也表示,今年肥料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升,煤炭、硫磺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鉀肥大幅漲價。
鹽城市供銷社相關負責人建議,加大對農資生產企業的資金和政策扶持,適當給予稅收優惠及補貼,控制因原料價格上漲引起的出廠價格上漲。王玉波建議,政府建立流通企業的農資儲備制度,相當于建立一個蓄水池,“比如我們常州農資協會可以儲備5000噸化肥,在春耕農資價格上漲過快時投放市場平抑價格。”
以管理“擠”效益
我省春耕農資儲備情況如何?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薛璐璐介紹,作為農資流通主渠道,我省供銷合作社系統組織實施綠色農資集采統配工程,加快完善以社有農資企業為龍頭、配送中心為依托、基層經營服務網點為基礎、信息化管理為支撐的肥藥集中采購統一配供體系,持續推進肥藥集中采購統一配供工作。同時,組織社有農資企業與上游生產企業對接,選擇適銷對路的肥藥,加大低毒低殘留肥藥和生物肥藥采購力度,備足備好春耕農資。鹽城市供銷社引入央企涉農資源為當地服務。中農集團已將現代農服公司江蘇總部落戶鹽城,全面提供“中國農資”品牌下的資源支持鹽城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蘇合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總經理黃建康分析,受用肥成本增加、備肥習慣改變、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因素疊加影響,今年我省化肥需求量將延續“穩中趨降”態勢,預計全省春耕化肥需求150萬噸左右,其中氮肥65萬噸、復合肥50萬噸、鉀肥5萬噸。目前全省庫存約70萬至80萬噸,完全能滿足全省春耕用肥需求。
“管理出效益。”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馬艷建議,從種植端壓縮成本,保障農民種植利潤。具體而言,農業主管部門、農技推廣部門及農資生產銷售企業,進一步加強農資使用的培訓指導,引導農民科學施肥、有效施肥,讓肥料發揮最大的增產提質作用。有機肥、農家肥或糞肥替代部分化肥也是一種較好的解決措施。有機肥、無機肥配合使用,可以全面改善土壤性狀,顯著提高肥料的有效性。
□ 本報記者 顏穎 吳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