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a级毛片出奶水a,人妻少妇中文字乱码,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代表委員熱議鼓勵生娃 讓政策福利變現實權益

2022年03月09日07:46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鼓勵生娃,讓政策福利變現實權益

今年的婦女節,與女性有關的生育話題頻登熱搜。從延長產假增設育兒假,到真金白銀獎勵三孩生育,再到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發力為育兒“減負”。如何答好鼓勵生育這道“綜合題”,讓更多人“愿意生、養得起”?還有哪些配套政策亟待落實落細?熱議聲在會場內外響起。

在“增福利”上加碼

延長產假、增設育兒假……近期多地啟動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工作,為生育福利“加碼”。《江蘇省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明確,符合政策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國家規定產假的基礎上,延長產假60天,達到158天;子女3周歲之前,夫妻雙方每年分別享受10天育兒假。

為政策叫好的同時,不少代表委員也擔憂,延長產假會加劇職場性別歧視。誰該為假期“買單”?

“如果女職工的生育成本,完全由企業承擔,在實際操作上很難落實,反而會造成女性在求職、工作晉升等方面的困境。”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朱曉進認為,過長產假會加重政府公共支出壓力和企業負擔,必須盡快研究對策來避免生育給女性就業權利帶來的傷害。他建議,對招聘育齡女性員工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采取減免社保支付、提供稅收優惠等政策。同時,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政府要提高育兒補貼數額,緩解企業壓力。

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就業歧視,網上也出現“適當延長男性育兒假”“拉近男女產假天數差異”等呼吁。“目前生育的成本全在家庭內部,呼吁男性和女性平分,實際上還是沒有超出家庭。”南京大學社會學副教授許琪認為,“即使讓男性平分女性的育兒成本,實際上還是家庭在承擔育兒成本,同時把一部分成本轉嫁給了企業。”

在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看來,如果男女雙方同時享受長時間帶薪產假,可能會導致包括男性在內的“已婚未育”或有二孩三孩生育意愿的勞動者群體在職場遇冷,最終讓生育激勵政策適得其反。“所謂的性別歧視只是表象,背后的經濟考量才是真問題。”賀云翱說,“產假不能一延了之,更不能以犧牲企業利益為代價,分擔成本的主要責任在政府。”

在“降成本”上發力

在減輕家庭養育負擔方面,政府工作報告著墨頗多,如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等。

“入托難、入托貴,養育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和照料負擔,令很多育齡婦女及其家庭不愿生育二孩、三孩。”走訪調研中,全國政協委員、省婦幼保健院院長王水注意到,從2013年“單獨兩孩”到2016年“全面兩孩”,再到2021年的“全面三孩”,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去年的一項調研顯示,95%的家庭對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有需求,其中需求較為強烈的家庭約占84%。

嬰幼兒托育需求不斷增長與托育機構數量偏少價格較高、普惠型托育機構匱乏之間的供需差怎么補?王水建議,將兒童保健工作與托育服務相結合,可以建立婦幼保健機構與轄區托育機構協作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例如,婦幼保健機構在托育機構派駐兒童保健醫生,直接提供嬰幼兒保健與健康管理相關服務;定期對托育機構老師和保育員進行保健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展業務指導尤其是嬰幼兒營養、心理等方面的培訓指導。同時,還可推進保育結合,鼓勵有條件的婦幼保健機構發展托育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區霞光幼兒園園長蔣宇霞分析,生育成本既包括從懷孕到分娩的成本(即“生的成本”),也包括養育和教育成本(即“育的成本”)。其中“育的成本”占了大頭,尤其是教育成本過高,是影響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鼓勵生育政策要更精準、有效,降低教育負擔應是重要切入點。”

今年,蔣宇霞帶來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建議。“所有適齡兒童都應普遍接受學前教育輔導,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和分辨能力。”她建議,“持續提升學前教育覆蓋率,做到全民教育、全民實惠。”

在“促合力”上提升

建立育兒共擔機制、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共識正在形成,但是個人、社會、國家共擔還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關注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一組數據: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低于1.5左右的總和生育率國際警戒線。從生育孩次看,2014年-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顯上升,由2013年的約30%上升到2017年的約50%,此后雖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此看出,出生人口中‘一孩’占比較低,年輕育齡夫婦生育頭胎的意愿偏低,很多年輕人甚至有‘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的想法。”

圍繞生育的方方面面,熊思東帶來不少具體建議:對生育二胎、三胎的家庭購買改善性住房提供利息折扣,讓生育家庭買得起、住得下;鼓勵各地增加財政預算,提供住院分娩免費服務;堅決維護勞動者生育、照護等帶薪休假合法權益等。

在賀云翱看來,鼓勵生育是一個需要全社會理解并參與的系統工程,要啃下教育、住房、醫療等諸多“硬骨頭”。“每一項鼓勵生育政策,都應與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要充分考慮到鼓勵生育政策可能帶來的‘外溢’效應,科學研判、縝密論證。”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十年來,中國人的生育觀已經發生顛覆性改變。“傳統的生育決策是家庭本位,往往是‘無我’的,強調多子多福、傳宗接代、養兒防老;而今幾乎一切都從‘我’出發,更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生育觀念的形成,不能簡單歸結于經濟、養育成本等因素,而思想觀念的改變也不是朝夕之間,需要徐徐用力、久久為功。

許琪認為,外部力量要有所作為來支持家庭,真正緩解雙職工家庭的育兒壓力。我們要圍繞中國育齡婦女的真正需求進行重點調研,而不是僅僅吸納歐美等發達國家鼓勵生育的相關政策。中國育齡婦女在生育養育方面存在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只有差異化地分析、精準施策,才能服務和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 本報記者 楊頻萍 顧敏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