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實施數字技能提升行動 每年新增10萬人才
省人社廳、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工商聯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實施數字技能提升行動服務數字經濟強省戰略的指導意見》,聚焦江蘇30條優勢產業鏈、10條卓越產業鏈,著眼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重點領域,提出12條具體政策和4條保障措施,明確數字技能提升行動的實施路徑。
《意見》提出,通過三年努力,建設集培訓、評價、選拔、使用、激勵于一體的數字技能人才培育機制,促進技能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全國數字技能創新發展高地。
建立全省“數字工匠”培育庫
江蘇人社系統將定期發布數字技能類職業(工種)就業、職業培訓和崗位需求信息,優化數字技能公共服務,推動數字技能創新要素加速集聚、人才隊伍加快成長。
支持企業將數字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企業發展戰略。人社部門將聯合工信部門等建立全省“數字工匠”培育庫,采取訂單式、定向式和項目制等方式,推動數字經濟職業技能培訓,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工業和信息化企業一線從業人員為重點,廣泛組織開展數字技能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轉崗轉業培訓等,增強產業工人數字技能素質。多措并舉組織數字技能交流活動,每年將數字技能相關職業(工種)高級技師納入省級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范圍,加強與發達國家在數字技能領域的交流互鑒。
我省還將加強數字技能類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探索推進數字產業領域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稱有效銜接,探索開展數字技能類國(境)外職業技能比照認定,加快培育既具備本領域專業素質,又掌握數字技能的復合型“數字工匠”。
數字技能人才培養先行先試
圍繞用人單位數字化轉型對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江蘇不少技工院校先行先試。
常州技師學院副院長陳立群介紹,學院這兩年新開計算機網絡技術、工業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專業,學院還是國家級云計算技術的公共實訓基地。為適應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學院主動將數字化內容貫穿于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比如智能制造專業,原來側重于數控車、數控加工,現在融入可視化生產管理技術。
鎮江技師學院黨委書記朱建忠介紹,學院繼與全球數字建筑領軍企業廣聯達科技公司合作共建BIM培訓認證中心、與中國動漫集團共建數字藝術學院之后,兩年前還與華為公司簽署“華為ICT數字化人才培養基地”的戰略合作協議,在專業規劃建設、課程設置開發、教學團隊打造、實訓基地建設、技能競賽開展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校企合作,初步建立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數字化高技能人才培養路徑。
淮海技師學院圍繞打造數字經濟技能人才專業群,開設云計算、電子商務、跨境電商、通信運營服務、計算機動畫等6個專業。學校與京東集團合作的電子商務項目、與宿遷市商務局合作的跨境電商項目、與網易傳媒合作的云計算技術應用等3個項目冠名班目前在校生468人,與中國移動公司合作項目5G通信聯合實訓基地近日正式投入使用,計劃首批中國移動通信冠名班招生100人。
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為鼓勵技工院校在專業設置、師資培養、招生規模等方面向數字人才傾斜,江蘇將數字技能教學情況及成效作為評估技工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建設一批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契合當地數字產業特點的技工院校。鼓勵和支持技工院校與龍頭企業、品牌企業共建數字技能實習實訓基地,共同開發數字技能課程、教學資源,共同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
每年新增數字技能人才10萬人
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伴隨數字技術而產生的新職業層出不窮,就業前景廣泛,但很多人希望獲得相應職業資格卻缺乏相關通道。
據了解,圍繞數字技能人才培養,我省今后每年至少開10個數字技能類評價標準(規范)或題庫,同時加快培育數字技能類行業組織、用人單位備案成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有序開展數字技能人才評價;支持企業結合生產經營特點和實際需要,自主確定數字技能類評價職業(工種)范圍,自主設置數字技能崗位等級,自主開發制定數字技能評價標準規范,自主運用評價方法,自主開展數字技能人才評價。
我省還將健全以技能需求和技能評價結果為導向的培訓補貼政策,將數字技能類職業(工種)納入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范圍,列入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緊缺型職業(工種)目錄,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全省每年新增數字技能人才10萬人。
□ 本報記者 黃紅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