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a级毛片出奶水a,人妻少妇中文字乱码,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人民日報海外版:江蘇高質量打造沿海海洋經濟隆起帶

本報記 何 聰 尹曉宇
2022年04月07日10: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高質量打造沿海海洋經濟隆起帶(新氣象 新作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04月07日 第10版 版面截圖

連云港港口 楊開林攝

鹽城境內的風機 馬燾燾攝

南通港通海港區集裝箱作業區 許叢軍攝

原題:江蘇

高質量打造沿海海洋經濟隆起帶(新氣象 新作為)

江蘇的沿海地區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去年底,國務院批復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以深入推進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市一體化發展為重點,賦予沿海地區“高質量打造沿海海洋經濟隆起帶”的重任,明確“接軌上海和蘇南地區”,“增強對蘇北和皖北地區輻射帶動”的要求。

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告訴記者,與《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09—2020年)》相比,新一輪沿海《規劃》更加突出轉型發展、產城融合、綠色生態等特點,進一步彰顯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新作為。向海而興,是江蘇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錨定特色產業

位于黃海之濱的鹽城有著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風速接近8米/秒,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可達3000至3600小時;年平均光照時間在2280小時左右,年發電利用小時數1200小時左右。

良好的自然條件吸引新能源企業紛紛落戶。在天合光能(鹽城)科技有限公司16GW電池項目生產車間,幾百臺自動化生產設備正在滿負荷運轉。

通過實施“風電與光電立體布局、開發與制造聯動發展”戰略,鹽城將產業納入世界產業分工鏈條中,招引了金風科技、遠景能源、天合光能、協鑫集團等風電光伏行業巨頭,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

作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鹽城正把新能源產業打造成自己的名片。截至2021年,鹽城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1204萬千瓦,在這里,每使用100度電,有近60度來自于新能源。

按照《鹽城市“十四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鹽城將邁入兩個“2000”的藍海,即新能源累計裝機容量力爭達到2000萬千瓦,新能源產業開票銷售達到2000億元。

在鹽城北部的連云港,世界一流的萬億級石化產業基地正在崛起。作為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盛虹、衛星、中化等高端化工產業項目均在此落戶。去年底,盛虹集團旗下斯爾邦石化二期丙烷產業鏈項目——26萬噸/年丙烯腈(Ⅲ)裝置,一次性開車成功并產出合格產品,這使得丙烯腈的年產能達到78萬噸,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對發展風電等清潔能源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目前,連云港產業體系雛形已經形成,國家石化產業基地加快建設,“中華藥港”建設全面鋪開,新醫藥、硅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裝備制造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初步建成。

江蘇唯一的濱江臨海城市南通把重大項目快速集聚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要突破,正在構建“龍頭帶動、配套跟進、全產業鏈發展”的產業格局,打造長三角臨港產業新空間。

“多項戰略機遇交匯疊加,南通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態勢日益明顯,正處在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跨越趕超的重要窗口期。”南通市委書記王暉說,南通既有跨江出海鏈接全球的海港優勢,也有溯江而上服務內陸的通道優勢,還有依托上海融入世界的窗口優勢,天然具有門戶功能。

僅3平方公里的陽光島是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2021年接卸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天然氣運輸船87艘次。目前陽光島正加速推進3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未來將打造成國家級“能源島”。

目前,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形成了東起長江入海口啟東寅陽、西至如皋長青沙的沿江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帶。總投資1000億元的中天精品鋼項目建成后將形成超500萬噸精品鋼生產能力。洋口港圍繞高性能纖維材料、可降解新材料、高性能樹脂等產業,可形成千億元產值規模。按照《南通市關于貫徹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行動計劃》,2025年,南通的海洋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將突破30%,沿海前沿區域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達30%,分別比目前提升3.1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打造“三大片區”

今年年初,南通通州灣呂四起步港區碼頭迎來了啟用后最大的一批貨物,由南通海門一家企業生產的總價值2億元的風機葉片從這里裝船出海發往荷蘭。

“過去,這些出海的貨物需要通過陸路運到長江碼頭,然后通過長江碼頭的駁船運往上海出海。”南通通洋港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忠祥告訴記者,“現在,貨物可以從工廠直接運到我們這個碼頭,縮短了100多公里的陸路距離,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江海聯動區、陸海聯動區、河海聯動區,這是《規劃》中提出的要打造的“三大片區”。

南通著力打造“大通州灣”,由南通206公里海岸線上的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和呂四港組建而成,定位為江蘇的新出海口。“通州灣新出海口是服務臨港工業發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服務長江經濟帶集裝箱中轉運輸的綜合性港口,目前正全力構建‘內河到碼頭、鐵路進貨場、海港通大洋’的集疏運體系。”在南通通州灣港口開發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沈捷看來,這樣一個集疏運體系將充分發揮公鐵水、江海河聯運體系的作用,預計到2035年,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300萬標箱,貨物吞吐能力達到3億噸。

1月27日下午,一列滿載著機械配件的中亞班列從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駛出,沿著新亞歐大陸橋一路向西經霍爾果斯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最終到達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行程5000多公里,用時12天左右。

據了解,中哈物流基地先后推出同一集裝箱“海鐵空”聯運、“內陸中亞東南亞中亞”循環利用等運輸模式,同時發揮自貿試驗區政策優勢,創新實施“保稅+出口”混拼、“船車直取”零等待等模式,不斷提高作業效率,壓縮貨物在港時間。

作為“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連云港將深入推進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打造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以建設“一帶一路”國際樞紐海港為重點,推動連云港海港、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物流金三角”聯動發展,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建設成為陸海通道戰略樞紐。

連云港市委書記方偉表示,“連云港將建設好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以服務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建設樞紐城市、發展樞紐經濟,用好自貿試驗片區、綜保區等開放平臺,探索制度型開放,加強聯動創新,構筑高水平全方位開放高地。”

自古就是淮河流域最直接的出海門戶的鹽城,河海聯動,蓄勢而為。濱淮高速、濱海港鐵路、濱海港20萬噸級航道正加緊建設,響水、濱海、射陽等港口、碼頭和內河航道資源整合為鹽城港控股集團并通過與淮安、蚌埠、周口等地港航合作,打通西向水運通道。

目前,鹽城正積極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與上海、杭州等地形成生產要素、現代產業、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四大循環,同時依托中韓貿易產業園,規劃建設綜合保稅倉庫,建設一批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基地。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每年冬天,超過全球數量一半的丹頂鶴到鹽城越冬。為了更好地保護黃海濕地,鹽城曾放棄已獲批準的條子泥、高泥和東沙區域百萬畝灘涂圍墾計劃,轉而打造濕地保護修復科研基地,積極實施退耕退漁退養、還林還濕工程。2019年,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項目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此次《規劃》中,特別提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特色風貌塑造,重點打造藍灣百里、生態百里、繽紛百里,維護海洋自然生態和自然再生產能力,展現海洋生態價值、景觀價值,共享美好藍色家園。

堅持綠色發展,已是沿海三市的共識,美麗海灣建設也將展開。

鹽城市正積極探索淮河生態經濟帶環保聯防聯治長效機制,成立長三角生態產業鏈聯盟,努力為淮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生態環境支撐。鹽城市市長周斌表示,鹽城將和其他城市共建沿淮綠色生態走廊并共同打造淮河出海通道,組建海河聯運戰略聯盟,協同推進出海二級航道建設,真正實現“直連出海、河海聯動”。

南通提出打造綠色生態新沿海,推進綠色生態發展,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連云港則在提升海洋生態系統功能、提升陸海污染協同防治水平、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名片上皆有布局。堅持做好“治污”“添綠”“留白”文章,深入推進入海河流系統治理,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兼顧”,完善全流域上下游協同整治機制,確保入海河流水質穩定達標。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面臨難得機遇和條件,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向海發展 時至勢成(新實踐 新思考)

尹曉宇

江強海弱,這是江蘇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局。

江蘇擁有954公里的海岸線,沿海灘涂面積約占全國灘涂總面積的1/4,但是,江蘇省的海洋經濟長期偏弱,2020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為7828億元,而同為臨海省份的廣東,同期海洋生產總值達1.72萬億元。

其實,江蘇沿海發展的基礎并不薄,沿海三個設區市——連云港、鹽城、南通,都有一定的自然稟賦、區位優勢以及產業基礎。江蘇沿海地區處在東部沿海的中心地帶,北連環渤海地區,南接長三角中心區,東與日韓隔海相望,西連新歐亞大陸橋,地處“一帶一路”、沿江沿海交匯點,具有河湖連通、海河交匯、江海聯動等獨特優勢和條件。但長期以來,這些優勢卻被產業層次不高、城市能級不夠、港口功能不全所掣肘。

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的推進,沿海三市的發展潛力開始顯現。以連云港港、鹽城港、南通港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布局基本形成;滬蘇通鐵路、鹽通鐵路、連徐高鐵等相繼建成運營;盛虹煉化一體化、中天鋼鐵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有力推進;江蘇自貿試驗區等載體平臺加快建設……2021年,三市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萬億。

但與沿江發展相比,沿海發展還是相對滯后,江強海弱的局面尚未改變,江蘇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沿海就顯得非常迫切。

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來看,江蘇沿海地區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區、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出海門戶。從區域發展來看,江蘇加快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能夠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產業轉移、創新轉化、功能拓展空間,促進長三角區域更加協調均衡和一體化發展。從江蘇本省的協調發展來看,加快陸海統籌發展、推進沿海地區加速隆起,可以形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形成沿江沿海沿河沿湖優勢互補。

目前,江蘇省級層面已成立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配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各種方案正在陸續出臺,江蘇上下正以最大合力推動沿海區域的高質量發展。

江蘇向海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