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公安發揮大數據資源優勢 編織“數據防疫網”
鹽城市公安局疫情防控專班在梳理數據。鹽城市公安局供圖
4月11日凌晨2時許,走進江蘇省鹽城市公安局疫情防控專班辦公室,緊張的氛圍撲面而來,長條形的會議桌上圍著14臺電腦,一雙雙疲憊的眼睛直勾勾盯著顯示器,鼠標聲、鍵盤聲此起彼伏。據了解,鹽城市公安局疫情防控專班作為抗疫的“中樞”機構,瞄準“快、準、實”總要求,發揮大數據資源優勢,編織“數據防疫網”,將海量數據變為精確線索,從模糊數據實現精準到人,用100多萬條的龐大數據驅動著抗疫機器高速有效運轉。
再快一點,始終要跑在病毒前面
“輸入代碼就可以自動抓取數據,這對爭分奪秒的防控工作很重要……”當日凌晨4時許,專班民警郭磊揉了揉充滿血絲的眼睛,將剛編好的小程序推送出去,開始介紹使用方法。
流調溯源工作快一分,疫情擴散風險就減一分,如何讓每天近10萬條的數據在最短時間內核清、核準是重點。今年以來,該專班研發“小程序”10余個,實現基礎數據自動抓取,將原本幾小時的數據核查工作縮短至幾分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白天的核酸報告要到晚上才出結果,專班民警習慣了“夜貓子”生活。據介紹,凌晨是下發數據最集中的時段,民警們通宵達旦,分工協作,只為在天亮前將數據“清零”。“等疫情過去想帶妻子度蜜月,先適應適應‘倒時差’。”去年剛結婚的肖宇飛打趣道。
“等收到數據再處理就錯過了最佳時機。”專班組長鄭田祥介紹,鹽城警方堅持主動進攻,每天對周邊地區涉疫重點數據開展研判溯源,從海量數據中抽絲剝繭,在相關部門推送數據前,警方往往已經采取了相關措施。
讓數據跑在病毒前面,將風險控制在源頭!鹽城警方按照“緊急線索即收即查、重要線索2小時反饋、一般線索4小時反饋”要求,隨時待命,“秒”級響應。3月以來,鹽城市公安機關累計核查涉疫城市來鹽數據102.3萬條,切實做到涉疫數據全鏈條核查,風險人員全流程掌控。
再準一點,細節沒有“差不多”
流調工作最難的就是找人。“是誰?從哪里來?”這個“哲學問題”是這里的工作日常。
3月21日凌晨,一名貨車司機在外市被確診陽性,其確診前在鹽軌跡遍布多個縣區,其間還搭載了自己的親屬。該司機及其親屬均年過半百,雖然都能“差不多”說出行程,但細節互相對不上,給流調溯源工作帶來困難。從哪個門進?誰開門?誰卸貨?民警在流調電話中按照時間節點幫助被核查人回憶,逐漸使活動軌跡、時空關系清晰明了。民警曹振軍還打開百度地圖一邊比對時間、距離,一邊在紙上反復驗證,成功復刻被核查人在鹽行程。3月21日下午5時,密接人員全部精準找到。
“偵查破案要的是結果,但流調要的是過程。我們要把人員的基礎信息、生活軌跡、接觸者還原出來,做到既快又準。”專班小組長趙毅博介紹,上萬條數據的分析比對不僅需要細致入微的觀察手段,更需要扎實過硬的專業技能,確保軌跡不斷檔、節點不漏人。
再實一點,一步一腳印把數據“跑實跑透”
數據落地,不僅需要大數據支撐,更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把數據“跑實跑透”。
3月22日下午1時,一名在東臺從事蔬菜收購生意的貨車司機被確診為陽性,專班隨即查清其在鹽軌跡。此時,專班組長徐小進雖很疲憊,但仍然敏銳:“別著急下定論,司機行程雖然簡單,但是地理環境特殊,要進一步核實。”該司機行駛軌跡多在鄉鎮,地理環境偏僻,導致軌跡斷檔,與菜農們都是現金交易,大數據支撐有限。市縣專班民輔警聯合衛健部門和志愿者分別前往田間地頭核查,多角度、多人員回訪驗證,工作人員邊領受任務、邊查找人員、邊判定性質、邊交辦核查、邊落實管控,環環相扣、一著不讓。3月22日晚9時許,通告發出,其在鹽軌跡悉數公布,短短幾行字,但每一個時間、每一個地點的背后,都是流調專班的辛苦付出。
“只有我們心中有‘數’,一線核查才能精準無誤。”專班綜合組負責人介紹,每次任務結束后,專班還開展全過程、全鏈條的精細化復盤,總結經驗,有針對性地落實整改,不斷推動流調溯源工作提檔升級,用忠誠和擔當、勇氣和奉獻堅守防線、堅守平安,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錚錚誓言。(張騰飛 趙珊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