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頂!江蘇四座跨江大橋建設迎來新進展
交匯點訊5月26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獲悉,江蘇四座跨江大橋建設迎來新消息。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南北主塔封頂、張靖皋長江大橋兩項目研發大綱通過審查、常泰長江大橋南接線工程首片蓋梁完成澆筑、龍潭長江大橋南錨碇沉井蓋板施工全部完成,這標志著我省的跨江大橋進入到齊頭并進加速建設態勢。
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南北主塔封頂
5月26日上午,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南北主塔順利封頂。
仙新路過江通道工程采用主跨1760m的單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結構一跨過江,索塔為門型混凝土塔,由上、中、下塔柱及上、下橫梁組成,按6米標準段分為45節施工,塔高263.8米。
主塔施工自2020年3月15日開始以來,在各參建單位的合力攻堅下,經受了長江特大洪水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考驗,主塔建設節節攀升,實現了復雜地質超長樁基施工和超大體積承臺施工的突破,按期成功實現封頂。
此外,采用外徑65米圓形地連墻基礎的南錨碇已完成錨固系統安裝和錨塊、散索鞍支墩施工;采用平面尺寸70米×50米沉井基礎的北錨沉井已完成錨固系統安裝和散索鞍安裝;引橋波形鋼腹板懸澆梁已完成首跨合龍;烏龍山隧道主洞正在開挖;兩岸接線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
仙新路過江通道是“十四五”期間南京城市發展的重大工程項目,是連接主城區與國家級江北新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要紐帶,也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建成后,將有利于緩解跨江交通瓶頸,同時,對于提升南京首位度、推進寧鎮揚一體化、進一步提升長江干線過江能力、完善區域路網體系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張靖皋長江大橋:兩項目研發大綱通過審查
5月24日,張靖皋長江大橋新型開口肋正交異性鋼橋面板足尺大模型試驗方案、超大跨徑懸索橋阻尼系統研發專題工作大綱,通過了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組織的審查。省交建局局長、張靖皋長江大橋總指揮蔣振雄出席審查會。
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橋為主跨2300米的雙跨吊懸索橋,北航道橋為主跨1208米的單跨吊懸索橋,主梁梁長4225米,均采用整體式鋼箱梁方案。為解決常規U肋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焊接疲勞問題,根據前期疲勞性能試驗結果,設計采用L型開口縱肋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系統,在前期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采用足尺大模型驗證開口肋+蘋果孔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的疲勞性能。另外,大橋南航道橋跨徑大,約束體系復雜,阻尼器選型及構造對結構受力及耐久性有較大影響,因此開展超大跨徑懸索橋阻尼系統研發專題研究十分必要。
審查專家聽取專題研究單位和咨詢單位關于開口肋正交異性鋼橋面板足尺大模型試驗及平行試驗方案、阻尼系統研發專題工作大綱和咨詢意見的匯報,經充分討論,認為試驗方案及平行試驗方案目標明確,合理可行,阻尼系統研發專題研究方法正確,技術路線可行,同意通過審查。
常泰長江大橋南接線工程:首片蓋梁完成澆筑
5月18日下午,常泰長江大橋南接線工程首片蓋梁順利澆筑完成。
此次澆筑的蓋梁首件為春江樞紐M2匝道跨122省道大橋1號墩,蓋梁尺寸為18.119米×1.9米×1.5米,采用抱箍法施工。春江樞紐M2匝道跨122省道大橋上部結構為預制組合箱梁和混凝土連續箱梁,下部結構為1.5米圓柱墩接蓋梁。
在蓋梁首件施工前,南接線CT-CZ2標項目部制定了詳細的技術方案,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嚴格落實三級安全技術交底,加強現場指導和監控,嚴格把控每一道工序,切實保證了蓋梁首件的安全質量。
蓋梁首件的順利澆筑,掀開了常泰長江大橋南接線工程橋梁下構施工嶄新的一頁,為項目后續蓋梁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為上部結構施工奠定基礎。
龍潭長江大橋南錨碇:沉井蓋板施工全部完成
5月13日,龍潭長江大橋南錨碇沉井蓋板澆注施工順利完成,標志著南錨地下工程全部完工。
龍潭長江大橋采用主跨1560米的鋼箱梁懸索橋,跨徑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南錨碇為超大規模矩形沉井施工,施工控制難度大。今年以來,在全體參建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疫情防控壓力大、施工組織難度大等困難,先后完成南錨碇沉井封底、沉井填芯、井蓋板施工等多個重要工程節點,為后續錨體、鞍部施工以及主橋上部結構施工奠定了基礎。
南錨碇沉井蓋板施工共分為三層,厚度分別為1.5米、2.5米、3米,每層平面分兩個區域。此次澆筑井蓋板第三層第二區,施工過程中,龍潭橋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要求,持之以恒抓好現場風險防控,層層壓實安全管理責任,工程部駐現場工作,管理關口進一步前移,超前部署謀劃,督促項目部細致開展安全和技術交底,緊盯大體積混凝土現場施工質量管控,監督班前教育、帶班跟班制度的落實,嚴把施工質量安全紅線,確保了此次施工任務安全高效完成。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 田墨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