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打通信息“大動脈”
包括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近些年在我省走上快車道,不僅成為經濟社會復蘇的“壓艙石”,也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迎來新“基”遇。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打造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探典型
位于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的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超算檔期排得滿滿當當。走近“神威·太湖之光”這臺“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一組組黑色的柜子里面“星光閃閃”。該系統主機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包括40個運算機柜和8個網絡機柜,全機采用了40960個“申威26010”高性能處理器,性能指標達到世界領先。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巨量計算數據、新型智能算法、高精度計算需求、各類應用間的高效互通需求,不斷挑戰著傳統超算的性能極限,亟須打造智能超算軟硬件系統這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形成智能超算技術和應用體系。
據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助理甘霖介紹,中心通過開展跨學科、跨行業的廣泛交叉合作,使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系統的并行應用成果頻出。以清華大學為主體的科研團隊,利用“神威·太湖之光”實現了千萬核規模的全球10公里高分辨率地球系統數值模擬,半年后,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團隊又將精度提高到3公里范圍內,這些成果將全面提高我國應對極端氣候事件和自然災害的減災防災能力;國家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等多家研究機構,也都基于“神威·太湖之光”開展了一系列高性能應用課題,涵蓋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20多個領域。
位于無錫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同樣助力全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遠景能源作為全球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技術服務提供商,已與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簽下了合作協議!肮镜闹匾獦I務是提供風力發電解決方案,選擇什么樣的地點進行風力發電至關重要!边h景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將高性能計算軟件平臺部署到“神威·太湖之光”上,開展全球高分辨率風資源預測和近場高精細度計算流體仿真模擬,為實現風場設計、風機精確選址和風資源高效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尋路徑
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和基石,其發展水平決定了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也成為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日前發布《關于全面提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加速升級行動。
行動如何落地?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交通行業再次先行。當前,江蘇圍繞數字交通、新基建最迫切、潛力最大的領域積極謀劃、廣泛試點,推動交通運輸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5月20日,省交通運輸廳圍繞智能公路、智能港航、智慧運輸、行業治理數字化轉型等細分領域,梳理出存在的共性痛點、難點和技術瓶頸,發布了5大類別的22項需求清單,面向社會遴選高校院所、骨干企業等創新主體,組建上下游協同、產學研合作的研發團隊聯合攻關,促進技術研發與產業共同發展,提升創新整體效能!敖窈螅〗煌ㄟ\輸廳將動態調整、編制發布技術需求清單,通過產學研協同,共同推進數字交通發展!笔〗煌ㄟ\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和數字交通建設同步,我省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多點開花”。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完成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超1000億元。截至今年4月,全省5G基站累計達14萬座,位居全國第二;部署萬兆光網端口96.5萬個,排名全國第一;在用數據中心機架數約45萬架,位居全國前列。
出建議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南通大學長三角城市群新發展研究院院長何建華:
數字經濟的基礎是連接、關鍵在融合,切忌造成“信息煙囪”“數據孤島”“重技術輕應用”。數字長三角是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基石,在“東數西算”整體布局發展中,應當發力聚焦四個注重。
一是注重創新,不斷提升區域數字化能級。應當密切關注數字技術發展最新趨勢,注重科技創新策源,不斷開發融合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5G+行業應用,切實提升區域數字化能級。
二是注重集成,成為數字經濟高端頭部區域。數字經濟天然具有自由、開放、平等、協作、共享等互聯網精神特質,這是互聯網發展的命門,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命脈。互聯互通的時代,人人都在貢獻著數據,人人都具有算力。數字長三角應以寬大胸懷實現區域合作集成共贏,著力開發建設開源共享式平臺,打造成數字經濟頭部區域。
三是注重普惠,以人民為中心面向全民進行數字化訓練。數字經濟是全民共享經濟,應當形成科學家、工程師、老百姓三個層面有機融合的良好發展生態圈。就像當年計算機剛普及時一樣,是少部分人在搞,后來意識到這樣不行,不普及就失去了科技進步的意義。
四是注重守正,嚴防資本無序擴張。數字經濟是數據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經濟活動,離不開資本支撐。但另一方面,也極易因數據優勢、算法優勢、技術優勢以及資本優勢而帶來壟斷、歧視、泄露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數字長三角推進過程中,應當嚴防資本無序擴張,對數字化平臺企業實行有效監管與規范引導。
□ 本報記者 陳 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