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
劉小宇:堅持金融報國為民 以金融活水潤澤“新時代魚米之鄉”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創新金融支農方式”等政策要求。當下,江蘇省正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作為植根江蘇的金融國家隊,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如何以金融活水潤澤“新時代魚米之鄉”?人民網就此專訪了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劉小宇。
人民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年來,江蘇中行做了哪些體制機制上的創新?整體成效如何?
劉小宇:金融的核心是經營資源,如何科學設置政策,做好資本“引流”和“聚流”至關重要。我行將政策、資源、機制作為后盾,點亮傾斜“三農”的鮮明信號燈,以此凝聚合力、激發活力、維系動力,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拉滿機制資源之弓。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政策機制是事業推進的“潤滑劑”與“加速器”。我行通過不斷完善組織架構、夯實“第一資源”,打通了“三農”業務“最先一公里”。去年9月,我行進一步加強涉農金融服務組織架構保障,省行及轄屬二級機構的普惠金融事業部加掛鄉村振興金融部;整合扶貧工作推動小組與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下設19家職能部門成員單位,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組織保障。
資源投入是最實在的舉措,是開大金融活水“閘口”的前提。我行單獨制定涉農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度信貸增量計劃任務,推動實現涉農貸款持續增長、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目標。此外,我們充分放權基層,所有二級經營機構均可自主審批當地800萬元以下的涉農貸款,確保支農資金的服務效率。同時,出臺內部的業務優惠政策及業務免責制度,鼓勵業務一線加大支農貸款的服務投入。我們還設立普惠專職客戶經理隊伍,專業服務農戶。
強化銀政合作,拓寬服務渠道,激發協同聯動的合力。我行對接省農業農村廳獲取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融資需求,推動全轄積極對接融資服務,精準服務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領域的合理融資需求。同時,打造“中銀蘇農貸”系列貸款產品,加大涉農信貸支持。如推出“糧食種植貸”“農田貸”“農機貸”,服務糧食安全戰略;推出“民宿貸”,關注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和農文旅融合發展,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參與開發“創業擔保貸”業務,著力解決農業經營主體及弱勢群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長江流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落實“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凈化農村區域水環境的重要工程。我行和省環保集團在全省各地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目前已落地無錫錫山項目授信2.2億元,探索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錫山模式”,得到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省國資委、省財政廳和省生態環境廳的大力支持。
人民網:金融活水只有真正流向農村、流向農民,才能激活鄉村經濟發展活力。江蘇中行為此做了哪些打通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的探索?
劉小宇:在渠道拓展方面,我們在重點縣域增設網點延伸服務觸角,以傾斜普惠為原則,新設機構及遷址機構向城郊、新區域、新興鄉鎮等重點區域發展。2022年擬遷往縣域網點16個,其中擬遷往鄉鎮網點12家;上半年,已增設縣域網點12家,11家為鄉鎮網點。
同時,江蘇中行還積極建設鄉村振興特色網點,以縣域網點為基點,以當地特色農業產業或集群為發展重點,有效帶動涉農業務發展。預計今年年底前,我們將建成30家特色網點,到2025年底累計建成112家鄉村振興特色網點。這些將成為中行鄉村振興持續發展的發力點,助力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深入推動政銀合作,我行積極與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探討戰略合作,探索設立金融助農點,合計106家,創新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為縣域農村地區提供存款理財、轉賬匯款以及便利化社保、醫保線上公共服務。
發揮集團化、綜合化經營優勢,攜手深入農村市場。近年來,我行與集團內的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加強合作,聚焦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特色產品、民生工程等領域,積極開展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和老鄉們自主創業的“創業擔保貸”業務。我行持續支持能吸收農村就業人員就業、帶動農村就業人員增收的綠色生態種植養殖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發展,帶動鄉親們融入新經濟、拓展新市場、獲得新技能,從而實現持續增收。截至2022年5月,相關貸款余額73.81億元,較2017年末增長43.35億元,累計增幅142.34%。
借力數字科技,打破物理空間囿限,讓金融服務深入廣袤鄉村。在網點數偏少且增設網點條件不成熟的縣域,我行通過加強電子渠道建設與增強網點外拓能力,延伸農村金融服務觸角。此外,持續推進“三農”服務平臺場景建設,開發線上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實現農村金融便捷化,擴大農村金融服務面,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的普惠性。
人民網: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打造農村金融服務“鐵軍”方面,江蘇中行又做了哪些嘗試?
劉小宇:人才振興是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行深度聚焦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依托鄉村振興大學堂,致力于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專業隊伍。
加強對縣域機構的人才保障。鼓勵優秀年輕員工到“鄉鎮”干事創業。通過出臺相關激勵配套措施,從機制上引導優秀人才深入鄉鎮一線積極作為、融入鄉村振興大事業;切實關愛員工,加強鄉鎮地區員工的收入保障。對鄉鎮網點員工給予住宿、餐飲及交通等系列保障,確保員工無后顧之憂。
開展“鄉村振興大學堂”系列工作,支持鄉村人才建設。緊跟總行部署,我行投入高校培訓等資源,支持村集體、基層政府等鄉村治理管理人才的培訓,為培養農村勞動力貢獻力量。聚合“黨建+金融”資源,與重點村鎮、農業部門建立合作關系,支持黨組織領辦農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發展。目前,無錫、揚州分行已完成第一輪“鄉村振興大學堂”的組織培訓工作。
我們一直在思考,除了用金融產品來助力鄉村振興以外,在鄉村文化振興方面如何出一份力?從去年開始,我們啟動“微光計劃”,初衷就是支持鄉村文化振興。在實踐中,我們察覺到,江蘇城鄉發展總體比較均衡,但在精神文化、科教等領域,城鄉之間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今年的“微光計劃”主題叫“鄉野天文課”,關注的是鄉村的未來,是鄉村兒童的視野和內心。今年的活動中,我們邀請了國內著名天文臺的天文專家與天文愛好者協會的老師們,開啟了全省巡回“上課”模式:每到一處鄉村小學,為孩子們做一次科普講座,辦一場星空科普展,做一次火箭模擬發射試驗。在專家的指導下,孩子們可以通過專業的電子望遠鏡,觀測月球、星空、認識各種天體,觀察天文現象。
除了扶“貧”,對鄉村的扶持更需要扶“智”和扶“志”。扶智,讓鄉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與城市縮短差距;扶志,讓鄉村的孩子們擁有更開闊的視野。通過“鄉野天文課”,希望能為鄉村的孩子播下科技自強的種子,打開看見未來的窗戶。
人民網:面向未來,江蘇中行如何繼續將鄉村振興工作做深做實?
劉小宇:未來,我行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積極落實監管部門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三農業務的戰略部署,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成效。
筑牢政治使命,助力鄉村振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監管部門、中國銀行總行關于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要求,將支持鄉村振興與推進我行“八大金融”落地實施相結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具體將圍繞內外部考核評價重點開展組織推動。
集聚資源力量,推動目標客戶授信成果轉化。聚焦關鍵產業,加強對全鏈條各環節的金融服務,發力糧食全產業鏈、重要農產品產業、農村基礎設施貸款及農文旅行業,加快推動全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三農”領域及縣域補短板領域重點目標客戶的授信成果落地。
夯實“第一動力”,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創新。一要結合多渠道建立合作聯盟,加強風險緩釋,豐富獲客渠道。二要積極探索縣域農村地區抵質押擔保方式創新,嘗試敘作知識產權質押授信以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土地經營權、集體土地房產廠房抵押授信業務。三要積極拓展屬于涉農統計范圍的科技及第三產業發展機會,重點支持國家戰略導向下的種子、農業機械等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以及鄉村休閑觀光旅游業等農村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四要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思路下,基于農業龍頭核心企業開展上下游供應鏈業務。
強化銀政校合作,合力服務鄉村振興。與南農大進行深度合作,共同建設鄉村振興研究院,通過“高校提供專業技術支持、銀行提供金融支持”的模式,在試點縣域加大對農業企業及農戶生產經營的支持力度,逐漸形成銀校合作服務鄉村振興的樣板,并逐漸推廣到轄內其他縣域。與轄內職業院校建立深度業務合作關系,支持村集體、基層政府等鄉村治理管理人才的培訓。投入技校培訓等資源,與目標行政事業單位合作,為培養農村勞動力貢獻力量,實現社會影響力擴大與財政存款業務發展的雙贏。聚合“黨建+金融”資源,支持黨組織領辦農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大對省內優勢農業、特色農業的支持力度。圍繞省內的26家國家級及省級農業產業園、18家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集群,加強研究、因地制宜,展開個性化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