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以常州創新園:面向科技前沿 孵化創新成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11月10日 第 10 版版面截圖
原標題:
中以常州創新園:
面向科技前沿 孵化創新成果(走特色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今年是中國和以色列建交30周年。在江蘇省常州市,有一座中以常州創新園。這座創新園由科技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以色列經濟產業部共建,已累計引進以色列獨資及中以合作企業163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項目44個,初步形成“創新項目集聚園區、技術合作輻射全國”的發展格局。
集聚創新項目
以色列邁拓公司專注康復設備研發生產與銷售,在運動控制、遠程康復、姿勢控制等細分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而常州本土企業錢璟康復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專注于康復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17年,借助由以色列創新署與中以常州創新園共同實施的“中以常州創新園共建計劃”,邁拓來到常州。基于“共建計劃”,邁拓享受到了一攬子服務,并在2018年與錢璟康復實現了在康復機器設備領域的合作。
使用者戴上設備后,傳感器開始采集數據,在虛擬場景下根據正常的步態參數幫助使用者糾正姿勢……記者眼前的這臺下肢運動康復機器人就是兩家企業合作研發的產品,也是“共建計劃”的首個項目。康復機器人的柔性驅動裝置使用的是邁拓的技術,外部架構則來自錢璟康復。這款機器人目前已應用于全國上百家醫院和康養中心,全年銷售額近2億元。
截至2022年6月,園區累計引進以色列獨資及中以合作企業163家,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數字經濟、現代農業等多個產業領域。
打通轉化通道
森以創新平臺是園區的技術孵化平臺之一,由中以常州創新園、常州華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色列趨勢線集團三方合作,同時吸引了社會資本的參與。
“園區為創新項目提供一系列服務,加速技術轉化。”森以創新中心研發中心主任劉宇欣介紹,公司通過引進以色列的技術,開發了全新一代的“全腔鏡端端專用吻合器”。
江蘇省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園區創新體系的核心平臺,邁拓和錢璟康復的康復機器人項目便是研究院的成果之一。研究院通過與以色列相關實驗室合作,幫助國內企業實現定制化的技術開發。“我們堅持解決產業共性技術需求,推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孵化加速、人才培育,著力打通中以創新成果轉化通道,全力助推新動能培育和產業轉型升級。”江蘇省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陳逸告訴記者。
為了更好地對接以色列的創新資源,2019年,中以常州創新園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核心商務區設立了以色列江蘇創新中心,目前已有19家以色列企業入駐,累計協助中以雙方企業開展技術對接200余次。
升級空間規劃
作為常州“兩湖”創新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以常州創新園如今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發展能級的不斷提升,園區空間規劃和載體建設也提檔升級。秉承“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理念的中以國際創新村已經開村,一期重點打造集技術研發、孵化加速、金融商務、生活配套等功能為一體的國際社區。創新村二期項目——中以數字谷正在加緊建設,以滿足園區創新鏈中企業總部基地、科研辦公、孵化加速等多種使用需求。目前,園區已對接儲備數字經濟項目50余個,落戶數字經濟項目20余個。
中以常州創新園作為中以合作標志性項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項目和人才“蓄水池”,對加強中以產業技術合作,探索共建新園區合作模式發揮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