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緊抓工業互聯網機遇 夯實數字經濟底座
電動車也有“黑匣子”?
“我們給合作企業生產的每輛電動車上都安裝了T-box,車輛行駛數據、電池數據、地理位置、零部件信息等都會收集進去。”徐工漢云標識創新部部長徐清華說,自從有了這個“黑匣子”,電動車的失竊率低了,二手價值高了。
這是工業互聯網在江蘇的一個應用場景。5年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頂層設計。2018年,工信部啟動該體系建設,并形成了“國際根節點、國家頂級節點、二級節點、企業節點”的四級架構。
作為工業強省,也是數字經濟大省,江蘇正在搶抓機遇,加緊布局工業互聯網。人民網從江蘇省工信廳獲悉,到2024年底,江蘇要累計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超過60個,支持全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50條重點產業鏈企業推廣應用標識解析體系。截至目前,江蘇已上線二級節點51個,占全國總數的20%,累計接入企業數占到全國近七成。
南鋼智能工廠依托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全工序智能協同。南鋼供圖
一物一碼 數據有了通用“身份證”
“工業互聯網的第一步就是通過采集數據,讓物說話,說讓人聽得懂、能識別的話,這就有了工業互聯網標識碼的應運而生。”江蘇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常如平打比方說,這個碼就相當于數據的“身份證”,有了它就可以標識萬物,實現數據互通。
拿一根光纜的生產過程來說,需要經歷從光纖預制棒到光纖再到光纜的“變身”。過去,在線纜龍頭企業中天科技,原材料光纖預制棒入庫就是件麻煩事,“不同廠家的產品標識是企業私碼,進來后識別不了,就需要重新打碼”。在其打造的中天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2019年上線運營后,情況已今非昔比。中天互聯總經理時宗勝說,如今,倉庫管理員只需掃描其工業互聯網標識即可,“不用再換碼,標簽制作和打印設備等耗材省下的費用,一年就有800多萬元。”
一碼先行,一通百通。在中天科技的制造執行系統,工藝流程中涉及的設備參數、人員信息、檢驗數據均能實時采集,待產品出庫時,一條小小的標識碼即加載了各種必備信息。不僅如此,中天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觸角現已涉及線纜、電子、紡織、化工等18個行業,涵蓋安全生產、節能減排、供應鏈管理、產融創新等17個領域。
“上下游企業有了統一互認的工業互聯網標識,由此帶來的不但是生產流程的優化、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節省,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于對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重塑。”在這項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時宗勝已深切體會到它對于打造數字經濟底座的意義。
私碼林立的困擾,鋼鐵行業也經歷過。南鋼數字應用研究院聯席院長汝金同說,由于鋼鐵生產的工藝操作過程直接關系到鋼材產品的性能,越來越多的下游客戶對產品全過程質量數據提出分析需求,“而傳統的數據標識多為企業自建,查詢結果缺乏公信力。”隨著南京鋼鐵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建設,“我們做到實時數據采集與監測,數據上傳平臺時即打上統一標識碼,結合區塊鏈技術,這樣的數據信息權威性不言而喻,也打消了客戶的顧慮。”
在南鋼C2M智能工廠,廠房內安裝有2.5萬個傳感裝置,廠房外分布著大量的5G傳輸基站。工業互聯網時代下的現代鋼鐵企業,生產場景已非機器轟鳴、高爐滾燙的舊時印象。在南鋼智慧運營中心巨幅寬屏上,生產線的場景清晰可見,設備數據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就能進行生產管理。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姚頔博士看來,碼出多門、私碼林立的“戰國時代”正在快速邁向工業互聯網標識碼的“大一統”時代。“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他說。
徐工集團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生產線。楊公仆攝
數據互通 應用場景不斷擴容刷新
在工業互聯網賽道上,由機械制造巨頭徐工集團孵化的徐工漢云得風氣之先,2016年即上線運營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它對于徐工集團的智改數轉發揮著關鍵作用。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時,來到起重機底盤裝配車間察看智能生產線,觀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操作演示。此后,徐工集團持續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投入,2018年啟動標識解析體系建設,2019年徐工漢云成為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
在工程機械行業后市場服務領域,長期存在著故障反饋溯源難的痛點,徐工漢云正是依托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才得以有效破解該難題。“機械故障維修時通過識別工業互聯網標識,能清晰看到零部件生產廠家、生產環境等信息數據,這有助于快速分析故障原因。”徐清華介紹,工業互聯網標識現已廣泛應用于大噸位起重機產品,應用后備件庫存周轉率提升16%,故障反饋及改進周期縮短12%。
作為首批接入國家頂級節點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徐工漢云已通過標識解析技術賦能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工程機械等80多個行業,標識服務企業超5000家,標識注冊總量超180億,主動標識載體數量超13萬。
標識解析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用途究竟何在?“水,一兩滴用途不大,積一小碗可以解渴,攢一桶可以洗碗、洗衣服,存一池塘就能游泳、養魚,聚一湖可以開發旅游產業,一片濕地還能影響局部氣候。”江蘇省工信廳信息基礎設施處副處長趙峰說,隨著數據的匯集互通,其應用價值空間也越來越大。
淮安江淮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建成二級節點之初,也曾為探索標識應用的切入點疑惑。“我們投放了1.6萬輛電單車進入市場,當累計標識注冊量達到50億條規模、日增4000萬條解析量時,我們發現了出行行為背后攜帶的經濟目的,于是開發了一款出行服務應用APP。”江淮智慧副總經理杜春陽介紹,淮安市民借此可以在出行前根據需求選擇快速、經濟的交通方式,這一應用預計在12月底上線。
在標識應用推廣過程中,三大通信運營商也在發揮數字技術優勢主動作為。以江蘇移動為例,其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工信部2022年特色專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5G+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超過500個。江蘇移動副總經理謝生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在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集成應用推廣及安全方面,為江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加速應用多向助力。
中天互聯參加南京軟博會的部分標識應用產品展示。人民網 顧姝姝攝
全力出擊 打造江蘇標識應用模式
對于推廣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意義,常如平一言以蔽之:打基礎,利長遠。
近年來,制造業大省江蘇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應用作為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江蘇省決策者認識到,夯實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關鍵在于推動標識解析深度應用。
2020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也是從當年開始,江蘇通過持續性的政策引導、資金支持、部門聯動,全力以赴推進“數據底座”的打造。“我們從全省重點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切入推動二級節點建設。”常如平說,以產業鏈供應鏈為紐帶,最大限度接入上下游、省內外的大中小微企業,全面構建產業鏈協作平臺,將會帶來行業、區域與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江蘇也在從區域入手整體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其中鹽城東臺市的做法成效明顯。“我們通過獎補企業與考核鄉鎮兩手抓,動員了全市規上企業全面接入標識解析體系。”東臺市工信局副局長王健認為,這是當地區域經濟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機遇。
去年2月,東臺市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建設單位江蘇金科森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楊丁介紹:“省里對我們這個項目補助500萬元,東臺市也配套給了我們300萬元的退稅額度。”目前,金科森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已經接入市內外企業超過8000家。 ?
讓人欣喜的是,當地標識的使用還向一、三產業延伸,推出了更多“標識+”場景。今年,東臺市打造了基于標識解析體系的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保護和質量追溯平臺,為其品牌農產品“東臺西瓜”打上了標識。“東臺西瓜”有了權威“身份證”,品牌價值也隨之提升。
放眼全省,江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不僅覆蓋了16個產業集群,還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定規模輻射效應。據統計,目前接入江蘇節點的企業遍及全國各地,總數達13.8萬家,其中省外企業達3.57萬家。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看來,江蘇近年來積極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節點網絡的覆蓋范圍和運行規模均居全國首位,通過持續深挖標識應用場景和摸索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關系,逐步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標識應用模式。
不久前,江蘇又率先拿出重磅舉措,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等18個部門聯合發布《江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創新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志在形成以開放實驗室、創新基地、公共技術研發平臺為核心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攻克一批關鍵、核心、實用技術,營造創新、協同、開放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環境,打造全國標識解析創新發展示范區。
兩化融合,走在全國前列;一網先行,賦能千行百業。在工業互聯網賽道上,江蘇蓄勢發力,一著不讓,一個存在無限可能的未來值得期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