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
行走江蘇看“答卷”
5G應用正熱,6G時代在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已經預先描畫了模樣;蘇州工業園區里,科技與產業繪就一幅幅現代姑蘇繁華圖;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列列中歐班列經由新亞歐大陸橋串聯東西;東臺條子泥濕地鳥飛鹿鳴,人與自然演繹出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初夏時節,行走江蘇大地,處處可見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科技強 底氣足
“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江蘇科教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以雙重優勢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紫金山實驗室和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一個地處南京南,一個位于南京北,都是江蘇重點打造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未來網絡對信息時代的意義不言而喻,這正是紫金山實驗室的戰略任務之一。紫金山實驗室科研部部長齊望東將上網通道比作高速公路,“車流量大而車道寬度有限,車就跑不快,網絡每十年左右更新換代,就好比把路拓寬了。”
在齊望東看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基礎性科研的支撐。“我們初步建成了覆蓋揚子江地域、面向全球開放的、支持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綜合試驗環境,這為加速5G/6G、未來網絡和內生安全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創造了條件。”他也期待,實驗室未來能從某些點上的科技領先,發展到網絡通信領域的全面領跑。
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這是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十年來孜孜以求的。“我們從創新資源供給和企業技術需求挖掘兩端發力,重點發揮的是兩個橋梁作用,一個是高校科研機構與工業界的橋梁,一個是全球創新資源與江蘇的橋梁。”該院副院長郜軍說。
自2018年起,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與省內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共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征集提煉企業愿意出資解決的技術難題,組織專業研究所及國內外高校機構進行匹配對接,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截至目前,該院已建有專業研究所等各類研發載體72家,與約150家海內外高校機構、260余家江蘇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研發人員超12000人,轉化成果7000多項,衍生孵化企業1200多家,服務企業超2萬家。
在2022全球工程機械50強榜單上,徐工集團名列第三,這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史上的最佳成績。目前,徐工集團擁有海外制造基地與KD工廠12家、海外分子公司30家、海外服務備件中心2000家,產品遠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徐工裝備揚帆海外的背后,正是建基于科技自立自強取得的突破。
在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數字化讓物流插上了翅膀。基地數字化調度中心的一塊數字大屏上,位于東部出海口的連云港港與萬里之遙的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實現信息聯動、實景展示。“一季度,我們中歐班列開行達到173列,為今年開了個好頭。”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龐竣哲說。
生態好 生活美
南京小西湖街區,得益于老城更新的全新思路,成了市民游客競相打卡之地。“改造不是大拆大建,我們努力留住老城南的煙火氣,不讓城市改造過的片區跟原住民沒了關系。”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副總經理黃潔說。
老城南是南京城的根。從內部的適老化改造,到外觀的匠心獨運,“老南京”們得以享受現代化發展的成果。秦柳昆阿姨的老宅后院,北側實心墻壁在更新中設計成了鏤空樣式,墻外路過的游人可以隱約看見院內的石榴、枇杷、紅楓和曇花,這些花木時間久的已有上百年了。“進來轉轉啊!”面對路過的游客,秦阿姨熱情地打著招呼。
在徐州賈汪,采煤塌陷區已經變身美麗的潘安湖,臨湖而居的馬莊人吃上了旅游飯,手工制作的非遺香包也讓大伙兒鼓起了腰包。一位正在制作香包的農家大嬸正往布包里填塞中藥材,“我做了十幾年香包,在家門口每月就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來到沿海的東臺黃海森林公園,這里曾經是寸草難生的鹽堿地,是當年一批批的知青、林工用雙手種出了這片森林。離黃海森林公園不遠,條子泥濕地萬鳥翔集,東臺市沿海經濟區黨工委書記呂洪濤將這里比喻為“鳥類的國際機場”,“今年條子泥居然觀測到了10只火烈鳥”,此前,火烈鳥很少光臨這塊東方濕地。
鏡頭轉向蘇州“明星村”蔣巷村。這個村去年村級穩定性收入達285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25萬元。家家居住有別墅,出行有汽車,養老醫療無憂,生活處處豐足,這是一個讓“自己人舒服、城里人羨慕、外國人信服”的蘇南鄉村。
蔣巷村年近八旬的老書記常德盛,走路依舊帶風,說話中氣十足。在村里的生態區,老人回憶起1990年代蘇南鄉鎮企業發展初期“五小”企業盛行,蔣巷村也投資500萬元辦了個化工廠,投產兩個月利潤就超過百萬元,“但村里寧可賠上400萬元也要把這個廠關了,如果沒有當初那個決定,就沒有蔣巷村的今天。”眼下,老人正一門心思搞黑泥土種植香稻米,讓來村里的游客都能嘗嘗“老常大米”的地道味兒。
“橋這邊是蘇州,過了橋就到上海啦!”蘇州市區過來休閑的方先生信步黿蕩慢行景觀橋,眼觀水面浩蕩,好不愜意。這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的一座跨省人行橋。示范區揭牌3年多來,一個個跨區域聯動發展的故事在這里上演。蘇州吳江與上海青浦推行了聯合河長制,開展黿蕩水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培育出了長三角的這一片“綠心”。
城市現代、鄉村富裕、生態友好、幸福和諧,在蘇北江南濃縮為“強富美高”四個字。中國式現代化的圖景,新時代的魚米之鄉,江蘇正在奮力書寫著自己的“答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