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推進界河共治:從“兩不管”到“友誼河”
“河水清澈見底,能看到魚兒在游,岸邊變綠了,鳥兒也多了!”俞建和家住江蘇南通市崇川區秦灶街道秦北村,家門口的白家港河是當地崇川區與通州區的界河。
兩區毗鄰的崇川區秦灶街道和通州區興仁鎮,共有5條跨區界河。過去因為“兩不管”,這些界河河道臟亂、水體黑臭,讓兩岸的居民備受困擾。
今年7月,兩區召開界河整治現場觀摩會,共同簽訂界河長效管護協議。如今,白家港河、東大河水面清澈,另外3條界河也已列入下一步整治計劃。
兩地共治后的白家港河。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從“兩不管”到攜手共治
白家港河全長2.2公里,北側屬于通州區、南側屬于崇川區。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白家港河是運輸貨物的重要通道,為保障運輸通暢,兩地政府都曾組織過清淤。“到了九十年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條河逐步退出了運輸功能。” 秦灶街道河長辦工作人員倪紅軍介紹。
長期無人管護、水草浮萍較多、河底淤積嚴重,再加上垃圾亂丟、岸邊亂種,整體環境較差……倪紅軍坦言,白家港河最大的問題出在管理上,“因為是‘界河’,管護長期邊緣化、空白化。”
2022年9月,在江蘇省“政風熱線·市長上線”節目中,也有南通市民反映,白家港河前期雖然做了拓寬,但之后由于兩區監管不力,存在河道整治不到位,河道臟亂、河體黑臭等問題。
東大河也是兩區的界河,全長4.1公里,西起通京大道,東至金動港,流經西安橋村和八里廟村轄區。通州區蘆花港村村民沈斌住在東大河的一側,據其回憶,年少時常在東大河嬉戲,村民也曾在河里淘米洗菜。但最近十幾年來,河里的環境惡化了,還時常散發出異味。
東大河的另一側挨著崇川區秦灶街道的西安橋村。當地村民同樣告訴記者,由于長期無人清淤,垃圾亂倒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讓原先可以洗菜的河變成了黑臭河。
在當地群眾看來,正是因為界河涉及兩地,過去才出現了“兩不管”。
想改變這一局面,就得兩邊聯合共治。2022年9月起,兩地經過多輪協商后,分別設置白家港河分段點、東大河分段點,各自負責整治片區,利用截污、疏浚、河坡清理、綠化增補、設置生態護岸等方式進行整治。
“白家港河的整治在今年年初已全部完工,東大河工程5月份通過驗收。目前,我們兩個區已經形成了分區分段、協同共治的界河整治格局。”倪紅軍介紹。興仁鎮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兩地在治理過程中,協調有序推進并同期完工,為今后長效化管護奠定了基礎。
兩地共治后的東大河。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界河成了“友誼河”
近段時間以來,在白家港河的兩側,總能看到村干部、志愿者、網格員、保潔員巡河的身影。
按照共治要求,河長、網格員每周至少巡河一次,保潔員上下午各一次,志愿者每周兩到三次。記者跟隨秦北村河長、黨總支書記王建國一同巡河,只見他仔細檢查著河面有無漂浮物,河水的顏色有無異常。“發現漂浮物要組織打撈,發現異常問題要及時上報。”他說,“共治后責任明確了,各自推脫的情形不存在了。”
記者從崇川區、通州區兩地河長辦獲悉,今年7月,兩地簽訂了界河長效管護協議,雙方設立界河河長共同履行界河河長職責;在治理過程中,雙方落實協商制度,共同推進界河整治、污染防治等工作;在長效管護上,雙方在原行政界線設定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形成河面分段包干、河坡屬地負責的方式。
“和去年相比,簡直天壤之別。”俞建和直言,“整治后,不但環境變美了,針對過去部分河段坍塌的情形,在岸邊打了木樁護坡,沿河而建的房屋住得也更安心了。”
如今,白家港河、東大河兩條界河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工程成效顯著,河道水質得到根本性改善,河坡兩岸植被排列整齊,景觀環境保持良好,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散心的好去處,原本歸屬兩區的界河也成了“友誼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