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濱海論壇|共同愿景讓“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6個人、15年,會創造出怎樣的生態奇跡?
在荒地上修路種樹、疏通河汊,開挖淺水灣80公頃,養魚放蟹……如今,這里成了丹頂鶴、白鶴、黑臉琵鷺、小青腳鷸等候鳥留戀的棲息地,也是成群麋鹿涉水撒歡的樂園。“最近,每天都能看到200多只東方白鸛在淺水灣。”9月25日,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在鹽城開幕,來自34個國家的近千名代表參會,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野鹿蕩的創建人之一、71歲的馬連義走上臺,講述他們創建并守護“理想家園”的故事。
記者曾多次前往位于鹽城市大豐區的野鹿蕩。秋日的傍晚,小船徜徉河中,遠處鹿群在河水中飛奔而過,鏗鏘的蹄聲驚起魚蝦躍出水面,正在水岸木樁上休憩的螃蟹眨眼間沒入水中,更多的水鳥撲騰而起。如今的野鹿蕩,出土了數百件微體化石,并創成暗夜星空保護地,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證公布為世界暗夜保護地。“我們創建了國家授時中心北京時間野鹿蕩觀察站,建設了南黃海野草種子基因庫。”馬連義說。
這是記者所熟悉的野鹿蕩,而在這次大會上,記者也得知了其背后的故事。
“約一萬年前,野鹿蕩是古長江北入海口。從沱沱河到野鹿蕩,一種歷史使命在召喚著我。”馬連義曾在可可西里工作十多年,當年騎著馬蹚過長江源頭沱沱河,回到家鄉大豐后,每次站在野鹿蕩的荒地上,他心中總是激情澎湃。很快,來自廣東、福建、天津、上海和江蘇的6位老人,來到200公頃的野鹿蕩,為了一個共同的愿景走到一起。地方政府為他們辦理了海域使用權證書,在南黃海西岸,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微型“理想家園”逐步展現現實模樣。
如今再回首,感慨萬千。6人中,曾在廈門大學任教的廣東人陶鶴鳴,72歲時來到野鹿蕩,待了4年后,于2018年因病去世。臨終前,他讓人送來4000多根木頭,插在淺水灣供大型鳥類棲息。“我說給陶先生在野鹿蕩立個石碑吧。他不肯,說自己不會離開野鹿蕩,以后每到傍晚,當大家看到成群的鳥兒歸來、站在木樁上,那就是他回來了。來自福建的倪光寶是沿海文物收藏家,2016年已身患重疾,卻依舊送來許多資金,帶病在這里做著瑣碎的事情,他生命的最后3年是在野鹿蕩度過的。”嘉賓代表們靜靜聽著老馬的講述,那種真實打動人心。
如今,馬連義在曠野創辦了大自然講堂,開講400多場,3萬多人次聽課,近10萬人次前來觀星看鳥。“許多考上大學的孩子離家遠行前,我們都會贈送野草種子,把家鄉生態文明的種子種進他們心里。”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此次以“綠色低碳發展 共享生態濱海”為主題的全球濱海論壇會議,正是“集眾智而為之”。
“本次論壇非常重要、辦得非常及時。”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系協定組織前首席執行官斯派克·米林頓認為,“濱海生態系統對保護人類免受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影響以及暴風雨侵襲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濱海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本次論壇將所有致力于保護濱海生態系統的人們聚集到一起,讓大家以全方位的視角來思考問題。”中國政府的責任擔當令斯派克·米林頓深有感觸,特別是過去這幾年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包括鹽城黃海濕地被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此外還承諾對一些區域不再開發等。“論壇可以考慮將更多的人匯聚在一起,不僅僅是研究生態保護的,還有受到濱海生態變化影響的,匯聚所有利益相關方,有更多的政府及國際組織與會,一起來描繪人類未來愿景。”
鹽城是丹頂鶴的重要越冬地。在斯派克·米林頓眼中,這座城市在保護鳥類方面做得非常好,設置了鳥類保護區,有非常好的濱海生態系統為它們提供棲息地。“丹頂鶴等遷徙鳥類,遷徙路線是國際性的,這也意味著全球應共同承擔保護責任。誰會不愛丹頂鶴呢?它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同時也是一個醒目的生態標志。”
從古至今,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濱海區域連接陸海,是人類聚居的主要場所,擁有不可替代的空間資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稟賦,也是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目前,全球約4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100公里范圍內,濱海城市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球的70%。濱海區域的治理和發展,直接影響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但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全球濱海區域不同程度面臨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等環境風險、濕地面積減少和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生態風險、海洋災害頻發等安全風險,以及相關領域國際治理碎片化等協同風險。如何應對風險、化解難題,促進濱海區域協同治理,既是各國亟待解決的當前課題,也是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無法回避的長遠問題。
為了推動濕地保護國際交流合作,應對黃(渤)海濕地保護管理面臨的現實挑戰與迫切需求,開幕式上,鹽城市委書記周斌發布全球濱海論壇研究課題,涵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遷飛候鳥狀況、應對氣候變化對策、濱海區域可持續發展、公眾宣傳與教育、全球濱海論壇公共知識產品六大主題。
開幕式上,發布了《全球濱海論壇伙伴關系倡議》。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盟、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系協定組織等在內,來自全球五大洲11個國家和地區的21家機構成為全球濱海論壇合作伙伴,以期激勵和凝聚更多力量,提升海岸帶生態系統的活力和彈性。“全球濱海論壇是一個不限成員名額的國際合作平臺,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國內外組織、機構加入,讓我們共同努力,推動、支持、落實倡議文件中的優先行動,實現全球濱海論壇的愿景、使命與目標。”全球濱海論壇國際協調委員會主席章新勝說。(卞小燕 丁蔚文 許海燕 張文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