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年終盤點”系列報道之四
筑牢民生之本 江蘇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民生實事,不僅是德政工程,更是民心工程。2023年初,江蘇省政府安排了13類55件民生實事,件件利民、事事貼心。一年過去,這些民生實事項目辦得如何?人民網江蘇頻道推出“民生實事年終盤點”系列報道,本期關注穩就業。
南京數字零工市場內求職者在咨詢。人民網 王丹丹攝
“我是在南京旅游時刷到了帶崗直播,在線投簡歷通過初選,已經辦理入職了!”2024年元旦假期剛過,吳興就來到南京數字零工市場。
直播錄影棚里,主播在進行職位推介;數字信息平臺上,動態展示著企業招聘信息;VR體驗區內,求職者沉浸式體驗工作場景……占地約1000平方米的市場內,隨處可見數字化的特色,這是2023年為推動就業工作打造的江蘇首家數字化零工市場。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2023年,江蘇省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推進經濟發展與新增就業同頻共振,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8.3萬人,總量占全國的1/10以上。全省建成“家門口”就業服務站332個,累計開發高質量就業見習崗位22萬個,全省凈增殘疾人就業超3.3萬人,超額完成當年省級民生實事目標任務。
石路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招聘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就業服務站開到“家門口”
“原本只是來咨詢政策,沒想到半個月時間,服務站連導購員都幫我招齊了。”2023年5月,入駐蘇州姑蘇區胥江天街不久的經營戶劉魁,來到石路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咨詢創業政策。服務站了解到他的招聘需求后,就在社區“求職庫”內匹配推薦了6名導購員。
作為蘇州三大核心商圈之一,石路商圈匯集企業、商戶1.3萬余家,常住人口中勞動年齡段人群有4000余人。如何將商圈企業用工需求和就業需求人口合理對接和匹配,是石路社區就業服務站成立后首先要解決的難題。
“一方面安排人社服務專員上門走訪,詢問居民就業需求,匯總企業崗位設置;另一方面,就業服務站依托社會力量,推動就業政策、崗位、培訓、服務等進商圈。”姑蘇區人社局就業處處長沈禺雨介紹,2023年,石路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共組織轄區120余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872個。
走進常州新北區藻江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晚上7點多的培訓教室內燈火通明,張運國正在上“中級護工”的培訓課程。“我剛退休,還想繼續干點事,正好家門口有免費的培訓課,就報名了。”去年11月,張運國培訓后拿到了初級養老護理員的技能證,眼下還在繼續“深造”。
面對社區居民年齡偏大、技術水平較低、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藻江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引進市場化培訓資源,成立了“社區就業技能培訓學校”。社區黨總支書記謝孟介紹,他們為培訓企業提供場地,企業對本社區內居民免費開放,不僅提供培訓課程,還能在拿證后提供就業跟蹤服務。
去年,江蘇省啟動建設“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打造100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兜底幫扶10萬名困難群體就業,2023年計劃首批建設300個服務站。經過一年的打造,完成全年建站任務的110.67%,幫扶低收入人口、殘疾人、特困職工家庭成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長期失業人員等五類困難群體就業5.58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86%。
揚子江藥業集團見習基地內見習生正在進行崗前培訓。受訪者供圖
助力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早上8:30,吳清影走進揚子江藥業集團吹灌封綜合制劑1號車間,開始一天的工作。經過半年的就業見習,她已經考取生產技工上崗證并通過考核,等今年6月畢業就可以簽訂正式合同。
“跟帶教師傅學了很多實用技能,現在能獨立上崗了,每個月加上見習補貼到手能有六七千元。”吳清影是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學生,她對這樣的見習機會很滿意。
揚子江藥業集團是江蘇省申報的國家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示范單位。“集團把就業見習工作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鏈條,2023年招收了102名見習人員,目前留崗97人,見習人員通過培訓基本都可以順利留用。”該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經理程杰說。
“不僅要讓高校畢業生能就業,還要提高就業‘含金量’。”江蘇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處長薛勇介紹,留住年輕人就是留住城市的未來,江蘇各地在青年人就業創業方面各顯身手,營造優渥的人才環境,助力高質量就業。
“創業初期還有些顧慮,是這里的服務和政策讓我們安了心,辦公用房3年免租金,人社專員全程對接,幫助辦理工商注冊,進行創業指導、資源對接等。”李嘉是徐州市大學生創業園內一家創業公司負責人,老家在河北,從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后決定留在徐州創業。
徐州擁有12所高校,每年畢業生約有4.5萬人。當地將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相繼出臺《2023年就業促進十大行動》《2023年促進大學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創業八項措施》。近年來,畢業生留徐就業率從18.18%提升至25.42%。
2023年,“新開發10萬個就業見習崗位”被納入江蘇省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據了解,去年全省累計開發高質量就業見習崗位22萬個,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220%;全省累計組織見習人數9.5萬人,發放見習補貼2.06億元。
心智障礙人士在愛德面包坊內工作。人民網 王丹丹攝
保障困難群體就業
位于南京新街口的愛德面包坊內,員工大都是心智障礙人士。“明明(化名)一年前來這兒的時候,甚至無法獨立外出,現在已經可以做沖泡咖啡、車間清潔等‘技術活’了。”面包坊負責人王娜介紹,起初做的只是一個公益性質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現在已實現市場化運營,為心智障礙人士提供職業培訓和庇護性就業機會。
無獨有偶,在南京匯愛坊中山陵1號店,商品架上擺滿了布藝包、鉤織玩偶、剪紙等,它們都出自殘疾人士之手。店主坐在輪椅上,不時向走進店內的游客做著推介。
“目前南京已有7家匯愛坊助殘公益實體店,帶動30余家殘疾人機構、500余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南京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負責人褚建介紹,2023年10月,“南京匯愛坊助殘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首批“美麗工坊”示范點,成為助力殘疾女性就業增收的重要力量。
目前,江蘇省最大的殘疾人就業服務陣地在鹽城市——一座建筑面積7177平方米的德愛大廈。鹽城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劉學梅介紹,德愛大廈自2023年5月運行以來,已開發崗位1000余個,幫助243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97人已正式就業。入駐的12個殘疾人創業項目、企業助殘孵化項目,先后帶動37人就業。目前,鹽城市就業年齡段持證殘疾人就業率達58.99%。
“三年孵化期內免繳房租,有創業補貼、專業指導,我是首批來創業的外地人,已經孵化了4個項目。”鞠葉是“無聲的店”創始人,專門招收聽障殘疾人就業,“接下來我的目標是在鹽城開10家‘無聲的店’,幫助更多殘疾人學會本領、就業增收。”
2023年,江蘇將“全省凈增殘疾人就業2萬人”納入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多地通過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自主創業、靈活就業、輔助性就業等多種就業形式,多渠道多途徑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截至2023年底,全省凈增殘疾人就業33887人,完成民生實事任務的169.43%;此外,全年培訓殘疾人31367人。
相關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