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濱海縣推進傳統產業煥新
近日,走進江蘇雄越石油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一進入廠房便看到新引進的全智能迪恩機床。公司生產負責人沈文虎說,該機床可以生產15噸以上的大型石油裝備,預計今年可實現5.8億元產值。
雄越機械的“轉身”,是江蘇鹽城濱海縣傳統產業煥新的一個縮影。類似的情形在濱海機械、化工、建材、農產品等“老家底”行業不斷上演。
江蘇雄越石油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全智能機床。吳貴民攝
技術設備更新升級
來到八灘鎮民營工業園的鹽城美逸家紡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排排機器有序運轉,正在生產的是一批巴基斯坦的毛毯訂單。公司辦公室主任姬洪明介紹,今年投入1200萬元對全套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新購置了高速刷毛機、車輥、空壓機等設備。
引進新設備,讓企業嘗到了“甜頭”。“以前一個班組要13個人,設備更新后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產能也從每年4000噸提升到6000噸。”姬洪明說,隨著生產裝置從電加熱改為氣加熱,公司能耗降低的同時也提升了生產裝置加熱的速度和穩定性。
在江蘇海核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廠區,目之所及盡是機械手臂、數字大屏等數字化設備。
“全廠區500多個點位都配備了智能監測系統,對人員、設備、能耗、環保、安全生產數據進行自動采集、統計和分析,實現在線檢測、制造全程追溯。”海核裝備工作人員劉哲琳介紹,公司以打造智能工廠為抓手,將數字技術融入生產運營各環節。
智能化、數字化是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式。濱海縣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縣爭創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分別達4家、2家,同時建立后備培育庫,入庫企業30家以上。
江蘇天能新材料(濱海)一期項目智能化生產車間。吳貴民攝
打造新興產業集群
位于濱海港片區的江蘇天能新材料項目,總投資30億元,是濱海縣重點項目,也是鹽城著力打造的5條規模較大、龍頭牽引的地標性產業鏈項目之一。
“我們有一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鋰電池回收利用工藝技術體系,已申請專利52件,其中發明專利34件;已獲授權專利28件,其中發明專利17件。”江蘇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管理部負責人張愛偉介紹,目前二期磷酸鐵鋰電池回收項目、三期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中,整個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百億元以上。
傳統產業“發新芽”,新興產業“生強枝”。濱海縣充分發揮港口等級高、風光資源足、空間腹地廣等優勢,全力打造集風光火氣和衍生的冷熱能于一體的長三角最大綜合能源保供基地,產業的含綠量、含金量、含新量不斷提升。目前,該縣在產在建電力規模總量超900萬千瓦,低(零)碳產業園提速建設,中海油鹽城“綠能港”保稅罐成功設立。
濱海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新興產業集群的進程中,當地在強鏈補鏈延鏈上持續下功夫,加快攀高引強,重抓項目攻堅,力促更多重大項目落地生根、連線成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植更多新增長點。(李想 李雨朦 吳貴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