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江蘇蘇州:讓垃圾分類更精細更智慧
《人民日報》2024年5月2日07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蘇州創新機制
讓垃圾分類更精細更智慧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楓橋街道富康新村垃圾收集點,一大早,居民張美菊帶著分類好的垃圾來投放。小區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后,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接近100%,投放準確率達到98%,垃圾源頭減量成效明顯。“垃圾定時定點投放,不像以前在樓道口堆著,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了。”張美菊說。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2020年《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投、收、運、處全過程管理體系,5000多個居民小區全部實行定時、定點、定人督導“三定一督”模式,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6.9%。
“您好,袋內混有3種其他垃圾,請繼續分揀。”在蘇州市常熟琴東雅苑小區垃圾分類驛站,人工智能垃圾分類督導員正在用語音“喊話”,提醒居民正確分類。這名小區里的新成員,自動識別居民垃圾錯投、混投等行為,并發出語音提醒,倒逼居民提高垃圾分類精準度。2022年11月智能設備啟用以來,琴東雅苑小區成為常熟首個無人督導的小區。
為了提升源頭分類質效,蘇州越來越多的居民小區開始進行“智治”探索,在生活垃圾投放點安裝視頻監控、稱重計量等設備,實時采集源頭數據,為源頭分類成效評估提供可靠依據。
前端分得好,中端運得清。在垃圾收運環節,蘇州市整合分類收運隊伍,建立完善“不同隊伍、不同車輛、不同頻次、不同去向”的分類收運體系,有效解決混收混運難題。同步建立收運監管平臺,收運服務線上簽約,收運情況實時監控,實現了智慧調度管理。
針對大件垃圾投放難等問題,蘇州市創新建立大件垃圾定期免費清運機制,形成“線上預約、上門回收、集中處置”服務模式,在實現精細管理的同時,為居民提供便利。
末端處置是垃圾分類的“最后一公里”。為了解決垃圾處置能力不足的難題,蘇州市建成垃圾焚燒設施6座、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設施12座、小型分散式處理站257座等末端處置設施,分類處理能力每日超4萬噸,與現有處置需求已基本匹配。同時,依托信息化手段,蘇州對處置設施運行工況、環境數據進行智能監測,實現全面監管。
2023年,蘇州市垃圾分類管理實踐被聯合國人居署列入“智慧減廢城市”優秀案例。“蘇州將繼續推進垃圾分類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落于行動、成為習慣,讓群眾在踐行‘低碳生活新時尚’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蘇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長楊青松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