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江浦區:社區就業服務站 幸福“就”在身邊
“工作就在家門口,既方便就近照顧老人孩子,待遇也不錯。”近日,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區府前街道京北社區、今年54歲的趙瑞,在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據了解,近年來,清江浦區以民生需求為著眼點,聚焦困難群體急難愁盼,系統謀劃“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打通服務群眾就業創業“最后一米”,將惠民實事辦實、辦細、辦好。
長西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工作人員對居民就業情況進行回訪
“一對一”精準服務穩就業
長西街道長西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工作人員在調查走訪時了解到,居民左燕梅失業在家已有一段時間。根據她之前在餐飲行業工作的經歷,工作人員幫助聯系社區周邊有用工需求的餐館、酒店等,很快左大姐便成功入職了家附近的一家餐飲企業。
“我們通過與缺工企業聯系,收集缺工數量、用工需求、崗位需求、技能要求等信息,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到擴就業工作中來,積極吸納困難就業群體,并及時向轄區內有意愿人員點對點推送崗位信息。”長西社區書記卞海榮說,社區根據走訪中了解到的有就業意愿人員情況,梳理制定就業信息名冊,逐個建立個性化就業援助檔案,一對一開展幫扶。
做好就業工作,供需匹配是關鍵。清江浦區人社部門根據不同行業類別、不同企業的用工需求,將就業服務端口前置、重心下沉,精準提供就業政策、技能培訓、崗位招聘、創業扶持等個性化服務,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家門口”就業。
延安路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舉辦招聘會
搭平臺,拓崗合作助就業
前段時間,十幾家單位走進浦樓街道延安路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轄區居民早早就來到現場咨詢了解情況。
24歲的嚴雅建大專畢業后因為沒有手藝,只能打打零工,他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社區書記朱敏知曉這一情況后,主動幫助他們與人社部門取得聯系,同時指導鼓勵嚴雅建考取叉車證。最終,嚴雅建通過參加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組織的招聘會,順利進入淮安比亞迪從事叉車工作。
延安路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根據居民家庭實際和就業需求,通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勞動保障窗口、戶外大屏、微信聯絡群等平臺,多渠道推送就業政策和崗位信息。同時,積極爭取區人社部門支持,精準實施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常態化舉辦招聘洽談等活動,為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創造機會,為留守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崗位推介、子女助學等綜合保障。去年以來,該社區就業服務站累計開展招聘活動16場、技能培訓11場,入職跟蹤220人次。
京北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張貼的服務制度
強宣傳,提升影響促就業
在府前街道京北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工作人員正耐心地為前來咨詢的市民講解最新就業創業政策,并根據需要進行信息登記。京北社區書記王紅霞說:“我們社區配備了一名專職社工,常態化為有就業意愿及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就(創)業培訓、就(創)業指導、崗位對接等方面的服務。”
據介紹,該社區在轄區內的夕陽紅廣場、新星幼兒園等人員密集場所,通過專題展板、發放宣傳手冊等傳統方式進行宣傳,同時積極探索使用微信和手機平臺等新媒體廣泛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將政策宣傳覆蓋到各類群體。
“‘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為有就業需求的人搭建起交流互動的‘連心橋’和了解政策的‘新窗口’,把社區打造成‘前哨站’。”清江浦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實”字為首,實實在在提供服務;以“廣”字為基,擴大信息發布范圍;以“精”字為求,做好就業服務精細活,持續探索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讓群眾在家門口體驗到“就在身邊”的幸福感、獲得感。
來源:清江浦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