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累計完成更新工業領域設備21.9萬臺(套)
目前,“兩新”行動呈現出政策持續加力的態勢。
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開展設備更新行動;7月,報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加力支持“兩新”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各地方也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出臺實施了一系列務實舉措。
9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發布會,介紹設備更新行動進展成效和典型做法。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沈劍榮出席新聞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今年以來,江蘇出臺一攬子行動方案及配套舉措,實施裝備高端躍升、智改數轉網聯賦能、綠色低碳轉型等重點行動,促進“產供銷、上下游、政銀企、線上下”聯動。1—8月,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5%、總量占全國10.1%。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完成更新工業領域設備21.9萬臺(套),更新住宅老舊電梯3000余部,更新供水、供熱、供氣管網2027公里,更新教育科研儀器19.3萬臺(套),1—8月專用設備、紡織、金屬制品、汽車等行業購置設備投資分別增加119.9%、69.5%、54.3%和36.4%。”沈劍榮亮出一組數據。
這組數據的背后,江蘇做了哪些努力?
——財政貼息,讓經營主體獲得“真金白銀”的支持。
沈劍榮介紹,今年3月,我省針對工業設備更新,率先出臺制造業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項目貸款,由省級財政貼息1個點,設區市統籌再貼息1個點,共2個點。同時,獲得中央財政貼息1.5個百分點的項目仍可享受省級貼息支持。隨后,我省又圍繞城市更新和建筑市政基礎設施、環境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設備等領域,陸續出臺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全方位、多領域有效降低設備更新融資成本。通過政府貼息、銀行讓利,我省實現項目貸款利率從3.85%左右下降到1.5%左右。
政策出臺后,我省還一直持續發力,力促企業盡享“政策禮包”——
力推供需對接,聚焦“三年實施5.5萬個‘智改數轉網聯’項目”、“每年推動6000個以上工業技改項目”等重點任務,編制設備更新需求、優質設備供給、項目融資需求3張清單,組織供需對接活動30余場、覆蓋企業超3000家次。
力求“免申直達”,貼息資金由財政預撥到銀行,與放貸掛鉤,企業直接按扣減后利率付息,無需申報墊資。目前,已達成282個項目貸款合同,撬動近750億元銀行貸款支持設備更新。
沈劍榮表示介紹,當前,我省正根據實施情況,進一步推動重點行業領域能效、安全、技術診斷,充實項目儲備庫并滾動更新;進一步積極運用大數據手段精準紓困解難,提升惠企實效;進一步做好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促進政策效應疊加,以設備更新賦能企業升級、產業煥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政策上新,破解企業中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
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但也存在經營規模小,融資難、擔保難等問題。
企業的問題就是政策的發力點。沈劍榮說,作為制造業大省的江蘇,不斷充實政策工具箱,除設備更新貸款貼息外,出臺“設備擔”“專精特新貸”“科創首貸”等政策舉措。
為解決企業融資信用問題,江蘇創新“設備擔”政策,為中小微企業購置或更新設備提供貸款擔保,單戶企業擔保額度最高5000萬元,年化擔保費率不超過1%。省財政按照擔保費的80%給予補貼。銀行和擔保機構自主審核確定支持對象及其設備購置更新改造項目,企業免申即享。補貼資金由財政部門對擔保機構先預撥、后結算。對因政策因素未納入國家風險分擔體系的,省財政對承保擔保機構的代償損失給予20%的風險補償。截至9月20日,已有143家企業提交了17.1億元的“設備擔”需求。
為解決融資難問題,江蘇出臺“專精特新貸”政策,服務全省1.2萬家“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貸”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和項目貸款兩類支持,單戶貸款額度最高3000萬元。對于不良貸款,明確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給予最高80%的風險補償,消除銀行后顧之憂。截至9月20日,已投放“專精特新貸”112.6億元,惠及1542家專精特新企業。
與此同時,為了服務好全省6.5萬家科技型創新企業。江蘇還出臺了科技創新企業首貸貼息政策,省財政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首次貸款,給予貸款金額年化1%的貼息,單戶貸款額度最高2000萬元。截至9月20日,已有684家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交首貸需求,總額35.34億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占比93%。
“當前,我們支持各市縣積極組織‘政銀擔企’對接活動,發揮貼息、擔保、風險補償等政策組合效應,更快響應中小微企業‘短期、小額、急迫’的資金需求,推行‘見貸即擔’‘見擔速貸’,加力打好政策‘組合拳’,為企業增信,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沈劍榮表示。(許愿)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