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a级毛片出奶水a,人妻少妇中文字乱码,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紅色中國·江蘇印記

革命舊址尋訪 | 經略蘇北,壯大華中

江楠 實習生 石佳睿
2024年09月26日06:5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聯合人民網江蘇頻道,開展“紅色中國·江蘇印記”革命舊址尋訪系列活動。值此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今年的尋訪活動主題聚焦“追尋革命足跡 凝聚奮進力量”。人民網采訪團隊將陸續走進我國百年近代史上30多處革命文物文保單位,本次尋訪走進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和蘇皖邊區政府舊址,于尋常巷陌中追尋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與精神力量。

金秋時節,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羊寨鎮單家港村,蘋果園里果實累累。“很多外地人來我們這兒‘紅色游’,順便就會來園里采摘,馬上有得忙咯!” 指向果園外的鄉村公路,果農孫龍亮說,1公里外有座青磚瓦房,那里是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

時光流轉,這片位于蘇北的革命老區正在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遙想80多年前,按照黨中央指示,中共中央華中局、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先后在鹽城、淮安成立,蘇皖邊區政府也設在淮安,蘇北成了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華中解放區的指揮中樞所在地。

如今,這些或地處偏遠鄉村或位于城中鬧市的革命舊址,持續講述著閃耀史冊的紅色故事,有的還納入紅色旅游經典線路、成了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

阜寧單家港,一場會議奠定華中抗戰轉折點

青松翠柏環繞,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是一棟建于民國時期的青磚瓦房,房屋坐西面東,寬6米,長16米。

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受訪者供圖

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受訪者供圖

推門而入,泛黃的墻壁上掛著“堅持抗戰 堅持團結”的標語,桌子被藍粗布蓋住,木條凳整齊地排列。

1941年5月,由中共中央中原局、東南分局合并而來的中共中央華中局在鹽城成立。1942年初,中共中央華中局在阜寧單家港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前后歷時45天,劉少奇、陳毅代表華中局作了形勢、任務和軍事工作的報告。

鹽城市委黨史辦副主任王海燕說,這次會議明確以“繼續堅持華中敵后抗戰,完全鞏固各根據地,加強與聚集力量,以便在適當的時機反攻敵人,爭取中國抗戰的最后勝利”作為華中敵后抗戰的方針,確定了華中地區黨組織建設和新四軍的總任務以及民主建政、粉碎敵偽‘掃蕩’、地方武裝、統戰工作等9項具體任務,成為華中抗戰工作的轉折點。

“會議舊址原是一所鄉村小學,1989年,我們歷時一年多進行了搶救性修繕。”曾任阜寧縣旅游局副局長的王寶明介紹,1990年7月,這里被鹽城市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19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經過系統性普查,鹽城梳理了全市248處革命遺址名目,對包括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在內的革命遺址,進行了修繕提升。經過一年多施工,舊址旁,增設了中共中央華中局紀念館、華中黨校、劉少奇住所等。

“展陳挪到了紀念館里,舊址也恢復了當年的會場布置,能讓參觀者更好地感受當年開會的場景。”阜寧縣紅色資源保護利用中心主任孫軍說。

作為革命老區,阜寧縣共有紅色遺存79處,其中以烈士命名的行政村13個。近年來,當地將11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連點成片,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結合綠色生態資源,開發“農業+紅色”旅游線路,帶動當地村民致富。“近五年,僅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就吸引超過25萬人次前來參觀。”孫軍介紹,2023年,會議舊址附近3個村的集體收入均超過了50萬元。

淮安鬧市區,兩處院落曾駐華中解放區指揮中樞

阜寧單家港西南方向約60公里,淮安市淮安區東長街6號,淮安區委黨校院內坐落著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在這里成立。同年11月,蘇皖邊區政府亦在相距不遠處成立。隨后成立的華中軍區,與華中分局同在一處辦公。它們領導著彼時華中解放區的黨政軍工作,取得了蘇中“七戰七捷”、鵝錢鄉土地改革等革命成果。

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受訪者供圖

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受訪者供圖

中共中央華中分局駐留淮安近一年時間,撤離后其舊址恢復為淮安師范學校,后成為淮安楚州中學的一處校區,今年7月份,隨著楚州中學搬至新校區,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大院迎來了新“住戶”——淮安區委黨校。

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共包含東樓和中樓兩棟主體建筑,于1995年4月被公布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19年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間的2010年10月,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成立65周年之際,淮安區政府在舊址內布置了“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歷史陳列”,同時對外開放。

“未來,在愛國主義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中,我們將更好地發揮革命舊址的獨特作用,讓紅色基因世代相傳,永不褪色。”淮安區委黨校黨總支副書記李淑芳說。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內用于接待與召開會議的地方。人民網 江楠攝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內用于接待與召開會議的地方。人民網 江楠攝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位于今淮安市清江浦區淮海路上,這在當時是繼陜甘寧邊區政府后又一模范紅色民主政權,被譽為“邊區建設的楷模”,它與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同在1946年9月撤離淮安。

為發揮革命舊址存史育人的作用,經中宣部批準,1985年10月設立了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2006年5月,蘇皖邊區政府舊址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改擴建后,自2008年5月1日起對公眾免費開放。

“近年來出現了院落排水不暢、建筑屋面滲漏等一些狀況。”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負責人張冠中介紹,他們每年都會進行兩次“掃瓦找漏”,“一次是在梅雨季到來前,查看瓦片是否有漏水點;另一次是秋天落葉后,將落葉、雜物從瓦上掃落,確保雨雪不會積留在瓦片上,減少房屋的承重壓力。”

2021年10月,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維修保護項目被列入江蘇省2022年度革命文物保護項目計劃。“目前維修方案已通過省文物局審批。” 張冠中說。

革命舊址,歷久彌新。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去年被列入江蘇省20條紅色旅游線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尋訪。“今年6月,一位來自山東的大學生特地組織班里的同學們前來打卡。”紀念館講解員唐倩云說。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