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要素×工業制造 看蘇粵兩省如何向新求變、乘數而上
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工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壓艙石”“穩定器”作用,更是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先鋒。
近日圓滿落幕的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江蘇省分賽,共置12個賽道。其中,蘇州承辦了工業制造等3個賽道。而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廣東分賽工業制造賽道決賽在佛山舉辦。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分析梳理了賽道具體比賽情況,看江蘇、廣東這兩個“工業大省”是如何向新求變、乘數而上的。
這兩塊“壓艙石”,究竟有多重?
上半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6個經濟大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合計約占全國總量的45%。經濟大省也是“工業大省”。夯實“基本盤”,工業增長成兩省GDP攀升的重要驅動力。
數據是經濟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廣東、江蘇工業領域表現出色,增速普遍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是兩省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據統計,廣東上半年經濟總量達6.52萬億元,增速為3.9%。其中,第二產業(工業)增加值達26106.10億元,增速為5.7%,明顯高于第一產業(農業)的3.1%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2.7%。江蘇上半年經濟總量也突破了6萬億元,增速達5.8%。第二產業增加值達27709.7億元,增速為7.1%,遠超第一產業3.0%與第三產業4.8%的增長速度,有力拉動了全省經濟增長。
從參賽熱門行業來看,在江蘇,裝備制造業成為重要支撐。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快。其中,增加值較大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制造業。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對廣東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筆記本計算機、液晶顯示屏等帶動能力較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速快,成為廣東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據有關人士分析,江蘇的裝備制造、化工產業,廣東的電子信息制造業、新能源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不僅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還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工業制造“賽馬地”,為何是蘇州?
為什么“數據要素×”江蘇分賽要把工業制造賽道的比賽放在蘇州舉辦?
蘇州有著不一般的雄心和實力。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最為密集的廣東、江蘇,近年來涌現出深圳、蘇州兩座頂級工業強市,與上海共同組局中國工業第一城“三國殺”。早在2021年,蘇州規上工業總產值就加入了4萬億元“俱樂部”。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4.4萬億元,產值規模位居全國第二,擁有1.4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覆蓋35個大類、172個中類、514個小類;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對GDP的貢獻超過40%。擁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3個萬億級產業,高端紡織、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電子氟材料、多肽類生物藥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企業培育效果優。恒力、盛虹、沙鋼等3家企業入選《財富》世界500強。截至2023年,累計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401家,居全國第4。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3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創成省內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頂級城市需要頂級產業支撐。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突圍?蘇州正迎來“關鍵賽點”。在蘇州,工業高地也是數據產業前沿陣地。比如,蘇州工業園區,作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同時也是數據產業蓬勃發展的沃土。2023年,園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5.2%,穩居全市第一,集聚數字經濟領域相關企業2620家,開放程度、創新濃度、經濟密度躍居全國前列。當前,園區正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為先行試驗區,以陽澄數谷為核心承載區,圍繞“中國數字經濟產業高地、國際數據跨境流通樞紐、世界一流數據產業強港”三大定位,全力打造蘇州國際數據港,爭創建設國家級數據跨境流通綜合創新試驗區,加快形成以數據為驅動的新質生產力。
數據賦能“頂梁柱”,各自側重什么風口?
江蘇省分賽工業制造賽道,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對產品研發創新、服務能力優化、供應鏈協同的提質增效作用,設置“推動研發創新”“促進智能化服務”“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水平”3個賽題,共138支隊伍報名參賽,經分賽專家委公平公正、認真嚴格評選推薦,工業制造賽道共有包括大全集團有限公司在內的10家入圍決賽。
為保障賽事公開、公平、公正運行,蘇州承辦的工業制造等3個賽道,在初審、決賽階段均邀請蘇州市公證處全程參與路演答辯、分數統計等各個環節,對評選等活動進行現場監督并對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
決賽于9月11日下午在蘇州國際數據港開展,通過項目路演和現場答辯的形式,由行業資深專家及學術界權威人士組成的決賽評審專家團,對各團隊的項目進行評比打分。決賽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一等獎獲得者為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基于數據要素驅動的鋼鐵產業鏈協同智慧運營平臺》以及天聚地合(蘇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基于工業模型的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平臺》。
而從廣東分賽工業制造賽道上看,重點在用數據賦能陶瓷、紡織、石油化工、家具家電等諸多傳統工業制造領域,促進生產流程的優化、預測性維護、供應鏈管理、產品研發等多個環節的創新。
比如,在傳統陶瓷產業中,金融支持一直是難點,特別是對中小企業和個體戶來說,由于缺乏足夠抵押物和信用記錄,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廣東 “聚數成鏈,破解陶瓷產業協同發展的難題”項目,打造6個專業產業數據平臺,利用產業數據產品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項目相關負責人孔令超介紹,通過整合陶瓷產業鏈中的合同交易數據、貨物流、資金流,形成了可信賴的數據資產。截至目前已為264家企業獲得金融服務 16.33億元,降低金融成本18.79%。
數據之間見效益,增效之間見質量。通過對兩省“數據要素×”大賽工業智造賽道比賽情況展開綜合分析,足以窺見:數據不僅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資產,更是推動產業鏈協同和效率提升的關鍵。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從生產一線到科研前沿……
長江之濱致力于綠色轉型,珠江之畔崛起智能制造集群。江蘇重點聚焦輕工、紡織、冶金、化工、建材、機械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啟動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廣東圍繞家具、智能家電、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開展提質升級專項行動,分門別類研究制定細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實施傳統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
從“制造業起家”到堅持“制造業當家”,兩個工業大省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決心,夯實工業基本盤、打造發展新引擎,制造變智造折射出工業勃勃生機與無限潛力。(聶偉)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