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織密12萬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網
目前,連云港市約有12萬新業態群體,主要分布在電商、外賣、交通運輸等領域。隨著新業態群體的壯大,雇傭關系模糊、權益保障不足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為了加強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8月20日,連云港市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也是全國首個保障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的地方決定。《決定》共4章16條規定,涵蓋了規范平臺用工、保障基本權益、優化公共服務、強化協同保障等多方面,為新業態勞動者撐起了一片“法治艷陽天”。
多方調研
織密權益保障網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約有8400萬名新業態勞動者,其中連云港市約有12萬名,主要以80后、90后為主,男性占比77.44%。
近年來,在全市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該市初步形成多部門全力關愛新業態群體的良好局面。
“感謝工會‘娘家人’為我們購買了互助保障,這份保障對我們來說就是及時雨,解決了我們的困難。”日前,一位新業態從業人員因意外傷害去世后,連云港市總工會一次性給予3萬元慰問金,其家屬感激地說。
“《新業態勞動者專項互助保障計劃》是我們針對市區快遞員、送餐員、網約車司機新業態勞動者開發設置的專屬保險。”連云港市總工會基層工作部負責人介紹,去年他們幫助全市2萬名新業態勞動者加入這一計劃。
下好全市“一盤棋”,才能織密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網。自今年初開始,該市人大圍繞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開展專題調研,赴宿遷、揚州、常州等市實地考察學習先進經驗舉措,并多方聽取了企業、勞動者、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意見建議。
“如何通過人大的力量推進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是我們出臺《決定》的初衷。”該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市人大社會委副主任委員李筠表示。
歷時半年多時間詳細調研、考察,《決定》在全國率先出臺。其中,第四到第九條專門就勞動報酬、休假制度、勞動安全、社保繳納、住房公積金、民主協商六個方面作了規定。
“考慮到新業態勞動者的住房需求,我們在基本權益保障中專門加了住房公積金保障,這也是其他城市沒有的創新做法。”連云港市人大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決定》專門提出,平臺企業與新業態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督促企業履行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責任和義務。
對于未與平臺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公積金繳存、貸款、自愿提取和靈活退出機制,改善其居住條件。
暖“新”貼心
織密綜合配套“服務網”
“在與新業態勞動者群體座談中,我發現他們在工作中有時會遭受到異樣的眼光,職業認同感還有待加強。”海州區蘇寧快遞經理王麗說。
“雖然干這行福利待遇不錯,但是跟別人聊起職業話題時,多少還是會不好意思講自己是送快遞的。”順豐速運海州分公司的快遞員曹亮說。
為此,《決定》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滿足新業態勞動者在職業介紹、就業指導、政策咨詢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新需求,真正提升新業態勞動者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像我們這樣的貨車司機,以前是老板電話來單,現在都是網上派單,可我們都50多歲了,系統操作自己學很是困難。這個《決定》很細心,還提供培訓,完全考慮到了我們的需求。”這是海州區一位貨運師傅的評價,反映了全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心聲。
《決定》提出,建立適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組織開展數字技能等技能培訓、入職培訓,并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加快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就業形態技能人才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鼓勵行業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引領帶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整體素質提升。
李秋平是受益者之一。她通過母嬰生活護理培訓,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我還參加了線下的大比武,讓我線上接單更有底氣也更順利。”她在人社部門組織的行業技能大賽表現優異,被線上平臺列為金牌“育兒嫂”。市人社部門面向新業態的重點就業群體提供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其就業或穩定就業。相關職能部門還將落實企業職工技能提升補貼。支持企業職工參加快遞員、物流服務師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自身技能,對取得初級、中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的,按規定給予技能提升補貼。
隨著《決定》出爐,新業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加強。“我經常在這里給車子充電,順便歇歇腳、熱個飯吃,還能看看電視新聞,很放松,像在家一樣。”昨日中午,走進位于海州區的“紅韻悅行”驛站,10多名司機師傅正在休息,網約車司機王志強正在用微波爐加熱自己帶的飯菜。驛站內,空調、飲水機、微波爐等一應俱全,滿足了網約車司機、快遞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充電、飲水、休息的需求。
保障護“新”
織密監督管理“責任網”
“《決定》對各部門的職責作了明確規范,哪個部門負責什么事項一目了然,以后涉及新就業形態群體各項權益,我們也能夠很快地找到對口部門。”對于一直處于勞動者權益保障一線的省人大代表、連云港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曹立志來說,規范新業態群體權益保障,填補了該類群體用工糾紛“法律空白”。
《決定》特別提到要建立新業態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平臺企業成立由工會代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和企業代表參加的企業內部勞動糾紛調解委員會,開展勞動糾紛調解服務。法院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應加強勞動爭議辦案裁審銜接,依法妥善處理新業態勞動者勞動爭議案件,為新業態勞動者及時提供法律援助。
隨著互聯網加速發展,新業態勞動者的維權案件也在不斷涌現。“我們將發揮調解指導作用,培育各類新就業形態調解組織,依托省‘一體化’平臺,開展‘互聯網+調解’探索新業態勞動爭議協商調解機制。成立新業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專門受理新業態勞動糾紛,探索新業態保障‘最優解’。”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介紹。
新業態勞動者就業方式靈活,群體流動性大,用工關系復雜,其權益保障面臨著諸多挑戰。連云港市各地各職能部門一直很重視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連云港市養老保險參保擴面實施方案》,專門把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作為擴面重點;市總工會組織4500名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工傷預防“云培訓”;制作《快遞末端備案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辦事指南》,幫助快遞員愿保盡保……(張晶晶 喬立賀 胡曉龍)
來源:連云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