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提出系列支持舉措化解托育、就業、落戶難點痛點
托育、就業、落戶……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健全就業優先政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善落實生育養育支持政策、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4個方面提出支持舉措。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表示,將經濟政策的重心更多轉向惠民生,是本次政策制定的出發點。
普惠托育減輕家庭壓力
鼓勵生育,需先減輕百姓養育負擔。《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完善落實生育養育支持政策。制定鼓勵生育減輕家庭負擔的政策,推進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建立普惠托育機構運營補助制度,建立困難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入托補貼制度。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實行多孩家庭子女入學(入園)“長幼隨學”。
位于南京市鼓樓區天津新村社區的美麗如初育兒園天津新村托育點,2022年創成“南京市普惠托育機構”“江蘇省普惠托育機構”,這里體能區、閱讀區、小美工區等區域設置明晰,游樂設施、手工材料一應俱全。
作為社區嵌入式托育點,該機構充分調研家長訴求,開設臨時托、計時托、半日托及全日托班級,接收18—36個月齡嬰幼兒。社區免費提供場地,水電收費實施民用標準,并給予每個托位一定數額補貼,極大減輕了托育點運營成本。
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靜介紹,南京有社區辦托、幼兒園辦托、用人單位辦托和社會力量辦托4種模式。經過幾年發展,托育機構正實現4個轉變:一是以市場價格為主向普惠價格為主轉變;二是從主要為2—3歲嬰幼兒提供托育服務,延伸為向兩歲以下嬰幼兒也能提供托育服務;三是以民辦為主向公辦為主轉變;四是從托育機構獨立辦托向與醫療機構合作辦托轉變,嬰幼兒可享有更加專業的照護。
據了解,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托育機構5400家,可提供托位32.4萬個,千人口托位達3.8個,位居全國前列。南京、無錫、蘇州3市入選首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數量全國第一。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金宏表示,我省連續5年將新增普惠托育機構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支持社區、用人單位、幼兒園等各類主體提供普惠托育服務,通過財政補貼、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稅費優惠等多種措施,支持普惠托育機構建設發展,努力為嬰幼兒家庭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務。目前,全省累計建成省市級普惠托育機構1294家,到2025年底力爭實現設區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
多措并舉落實就業優先
經過報名、審核、公示等程序,鹽城市鹽都區的嚴小琴等58名就業困難人員近日入職環衛、社保、社區便民服務等公益性崗位。他們大多年齡偏大或身體殘疾,這些公益性崗位技能要求不高,可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就業。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健全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今年以來,人社部門常態化開展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幫扶,會同民政、殘聯、工會等部門聯合開發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截至8月末,全省共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1.34萬人,其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兜底幫扶困難群體就業3.63萬人,新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4009人。
接下來,江蘇還將開發全省統一的就業困難認定和補貼申領“一件事”受理端,推動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和補貼申領流程優化,進一步方便就業困難人員。同時全面摸排低收入人口等5類特殊困難群體居住分布區域,向服務對象精準推送就業政策和就業服務。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服務重點群體。為加強高校畢業生實踐能力培養,今年7月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強技行動”的通知》。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李建方介紹,江蘇將組織優質技工院校、培訓評價機構,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全年常態化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技能培訓評價服務。針對高校畢業生應用實踐能力相對欠缺,江蘇將根據一體化平臺監測出的急需緊缺工種,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參加的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無人機測繪操控員、人工智能訓練師等536個職業工種,納入政府補貼性培訓目錄,推進產、教、評和就業深度融合,為參加培訓的高校畢業生安排企業和院校“雙導師”,定制化精準培養人才。
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志遠表示,近年來江蘇城鄉就業人口穩定在4800萬以上,居全國第三位。今年1—8月,江蘇城鎮新增就業95.48萬人,同比增加4.3%。為健全就業優先政策,人社部門將通過完善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失業保險參保單位給予穩崗返還等多領域穩就業政策,通過“扶”“補”“保”等多流程促創業措施,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以人為本推動進城落戶
有序推進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既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效激活城鎮化帶來的市場需求,促進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扎實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南京、蘇州進一步優化積分落戶政策,其他城市要落實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提高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
在戶籍管理崗位工作30多年的鎮江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四級高級警長朱宏偉感受到,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更順暢、更便捷。
近年來,我省戶籍制度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目前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下的11個設區市全面實施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居民憑合法穩定住所或合法穩定就業即可落戶。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南京、蘇州兩個設區市,在實行積分落戶政策基礎上,穩步推進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在兩市城鎮地區擁有產權住房即可落戶。南京6個非主城核心區的城鎮地區,居住且連續繳納社保滿6個月即可落戶。
與此同時,全省公安機關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探索電子居住證應用,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依法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10年來累計制發居住證3548萬張。
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農業轉移人口扎根城市、融入城市。2023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75%,高于全國近9個百分點。
76歲的沙阿婆一家成為無錫首例申請以經常居住地實現戶口登記的家庭。10年前,她和老伴在無錫買了房,把家從西安搬到了無錫,但因為沒有社保一直沒能落戶。今年1月起,無錫市全面施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只要在無錫連續居住滿6個月以上,滿足合法穩定就業或合法穩定住所條件,就能到經常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請為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辦理戶口遷移登記。摸著嶄新的戶口本,沙阿婆成了真正的無錫人。
他鄉成故鄉,這樣的故事在江蘇將會越來越多。省公安廳治安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進一步深入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優化南京和蘇州兩市的積分落戶政策,加快推進電子居住證社會化應用,更好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劉霞 王甜 黃紅芳 胡蘭蘭)
來源:中國江蘇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