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養老“存點時間”,南京6.9萬名志愿者存了65.3萬小時
“你看,這個U盤兩頭都有插口,你把這個小插口插到手機上,點開‘設置’……再把U盤大插口插到電腦上,就可以把手機上的照片導到電腦上了。”“如果想以后便于查找,你在電腦上可以按照拍攝時間或者拍攝內容給圖片歸類……”
10月12日,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街道社區志愿者陳焱艷走進鎖金四村67歲老人韓剛的家,用了近一個小時,教老人學會處理智能手機圖片。“太好了,我平時就喜歡拍照,手機里已經存了4000多張照片,現在導到U盤和電腦上,再也不擔心手機內存不夠用了。”韓剛開心得像個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服務的這一個小時,是韓剛自己通過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臺“掙”來的。而陳焱艷服務的這一小時,她可以登錄自己手機上“我的南京”APP,點進“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臺”進行存儲。
在國內率先啟動養老服務互助平臺
作為一種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南京市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臺鼓勵志愿者為老人提供服務,按照一定規則記錄儲存服務時間。當志愿者年老后需要幫助時,可從中提取時間兌換相應服務。
2019年,南京在國內率先啟動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臺,平臺選用市內覆蓋用戶量最大的公共服務移動應用“我的南京”APP,設置專門功能模塊,同時構建“市、區、街、社”四級管理體系,設立服務點1300多個,覆蓋99%以上城鄉社區。5年來,互助時間平臺已累計注冊志愿者6.9萬人,完成訂單108萬個,志愿者累計存儲時間超過65.3萬小時,已經成為南京的一張“養老名片”。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姚兆余長期跟蹤研究互助時間平臺,自己也是南京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臺項目的注冊志愿者。他表示,南京市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臺能吸引眾多志愿者加入,首先是因為地方政府重視,構建起“政府主導、通存通兌、權威統一”的運行機制,專項基金的設立,保證了信用的兌付,進而確保制度可持續。“使用者可以像網購一樣,一鍵下單獲得便捷的照護服務,大大增加了互助時間平臺的可及性。”姚兆余說。
“不是誰都可以做志愿者。”南京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互助時間平臺”志愿者在注冊時,后臺會把相關數據與公安等部門的數據實時比對,了解志愿者的信用情況、違法犯罪記錄等,確保老人安全。為保證服務質量,每名志愿者都需要經過資格審核、線上學習、統一考試后才能加入。在服務前后,志愿者還需要拍照打卡,確保完成服務。
是道德傳承也是幸福延續
10月10日下午,記者跟隨南京市鼓樓區寶塔橋街道方家營社區志愿者羅念祖,到大橋新村為87歲的吳剛老人理發。方家營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高齡老人眾多,目前社區在互助時間平臺注冊的志愿者有75人,服務對象有744人。小區中心廣場,一群老人正聚在一起聊天,在羅念祖經過時紛紛主動打招呼:“小羅又去哪里幫忙啦?”“小羅真不錯!”
拐了兩個彎來到5樓吳剛家,羅念祖進門后徑直走到朝南第二個房間,“反客為主”招呼記者坐下便開始服務。“我年紀大了,5樓上下不太方便,小羅每個月都會上門幫我理發!”吳大爺一邊享受服務,一邊細說著小羅的各種“好”:為人熱情,一喊就到,除了理發還會測量血壓、血糖、送餐上門……吳剛說,自己的子女不住同一小區,平時上班又忙,他和老伴盡量自己解決生活起居。“社區服務很周到,比如這個互助時間平臺每周可以提供3小時的免費服務,基本解決了我們的生活困難。”
雖然小羅這樣的年輕志愿者深受歡迎,但互助時間平臺的注冊志愿者中,低齡老人更多。在鎖金社區,67歲的韓剛仍是互助時間平臺服務站活躍的志愿者——幫助高齡老人解決燃氣泄漏問題,幫獨居發病老人緊急送醫,多次義務為社區老人免費更換電燈泡、維修水電、維修小家電等,還為其他志愿者提供修理培訓服務。目前,他已經在互助時間平臺“存儲”了108個小時。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吳俊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臺這種依托社區的服務模式,不僅能有效減輕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還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對于增進家庭和諧、營造幸福社會起到積極作用。隨著深度老齡化加速到來,融合了志愿服務和互助養老的互助時間平臺,在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中顯得更有意義。此外,志愿者中很多是低齡老人,他們對高齡老人更容易產生同理心和共情,服務更貼心,這既是道德傳承,也是幸福延續,“一個充滿溫情和友愛的社會,才是離美好生活越來越近的社會。”
讓互助服務可存取可持續
擴大社會覆蓋面、增加參與度,是提升互助時間平臺活力的關鍵。從訂單需求看,助餐、助潔、精神慰藉、幫助買菜、基礎手機應用教學等服務排在前五位。
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聚焦老人需求,互助時間平臺不斷升級服務,項目從最初以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為主,進一步拓展為38個項目,包括助樂、助學、助行、銀發顧問等老年人急需的文化娛樂與學習教育服務等。平臺還將可享受政府免費發放時間的人群,擴大到特困老人、低保家庭中失能老人等四類人群。
截至去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群達209.72萬人,占21.97%,人口老齡化壓力持續增大。為吸引更多人群參與,南京不斷完善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臺運行體系建設,比如增加志愿者關愛措施、實施志愿者星級管理,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100、300、600、1000、1500小時的,可分別獲評1到5星級志愿者,其中優秀志愿者推薦成為南京“誠實守信好市民”,享受在一定年度內或一定次數免費游覽市屬文博場館或景區公園及乘坐地鐵、公交優惠等關愛措施。目前,已有86名優秀志愿者獲評“誠實守信好市民”稱號。
“互助時間平臺的志愿服務很多是非專業的愛心人員,隨著項目深入,對專業人員的需求日漸凸顯。”吳俊建議,鼓勵專業技術志愿者加入,不僅可以提高為老服務質量,還可以為普通志愿者提供定期培訓輔導。對此,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民政部門已經加強與社工部、人社、司法、衛健、老干部局等部門對接,鼓勵具有專業服務資質的低齡老年人組建服務隊伍,如退休教師、律師、醫護等行業人員,提升志愿者服務質量和為老服務的滿意度。
“雖然互助時間平臺主打‘不花錢享受服務’,但對志愿者來說,如何保障今天的付出能在未來得到兌現至關重要。”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利用數字技術可確保“時間”資產的存儲和兌換公開透明,數據將被永久記錄在鏈,不會被篡改。目前國內很多城市都在推廣養老互助服務,如果未來全國各地的“互助時間平臺”都能入網,那么志愿者今天在南京積累的服務時間,幾十年后到其他地方仍可兌換,將會是更讓人安心的保障。(黃紅芳)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