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江蘇城鎮新增就業107.8萬人 占全國總量超1/10
今年以來,江蘇一系列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落地落實,共同促進了就業市場的回暖。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今年1-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7.8萬人,同比增長4.5%,占全國總量超過1/10。
金秋十月,攬才恰逢其時。10月26號,江蘇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工信廳聯合13個設區市相關部門,攜180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分別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成功舉辦2024年度江蘇省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高質量項目、高價值資本“四對接”活動。這是江蘇省連續第十年組團赴京開展“四對接”專項引才活動,相較往年參會規模更大、優質崗位更多、人才待遇更優。
全省13個設區市常委組織部長、部分省屬企業董事長和高校院所黨委書記、校長親自帶隊,有的直接上陣“帶崗”,成為此次專場招聘的一大亮點。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會清介紹:“我們帶來了15個應屆生的崗位,包括5個博士、10個碩士崗位。在清北專場招聘會上,碩士生的薪酬是30萬左右。博士生如果進入博士后工作站工作,薪酬可以高達40萬—60萬。”
為吸引青年人才,“四對接”活動中不少高校院所拿出實打實的編制和“安家費”,對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現場面議,實行上不封頂的協議薪酬制。滿滿的誠意,也讓不少青年學子將江蘇作為就業首選地。清華大學在讀博士朱達的專業研究方向是儲能二次電池,江蘇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電池產業集群豐富,對朱達有很強的吸引力。他表示,希望前往江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當前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等趨勢對就業的影響逐步加深,不同行業招聘需求波動明顯。一方面,部分傳統行業因轉型升級壓力而規模縮減,面臨嚴峻挑戰;另一方面,新興產業的崛起催生了一系列新職業新崗位,為廣大畢業生開辟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針對這一人才市場的新變化,東南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顧欣表示,高校作為城市發展的人才“蓄水池”,必須及時應變,精準對接市場需求與學生特點,全力做好畢業生的擇業、就業指導工作,構建起校內外聯動的服務支撐體系。
顧欣告訴記者,學生對于高質量就業的認識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他們更加注重職業的穩定性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從供需兩端來看,高校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聚焦新興業態和企業的新需求來培養人才。在“需”的方面,深入分析市場動態,把握企業用人趨勢,確保教育內容與市場需求緊密相連。在“供”的方面,可以通過“訪企拓崗”“萬企進校園”等活動,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實現“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有機結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江蘇作為新經濟形態較為發達的省份之一,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近440萬人,就業規模已占就業人口總量的9%。如何培育好這個新的就業增長點至關重要。
10月28日,南通市江海新才學院2024年開學典禮在南通開放大學舉行,104名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成為新一批學員。據了解,南通市于2022年啟動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助新成才”計劃,依托南通開放大學,專門成立“新才學院”,提供專科、本科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的“1+N”培訓。南通開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高曉云介紹:“學校對成績合格、順利畢業的學員還將給予學費補貼。希望他們在兩年半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提升。學校會免費提供一些技能培訓,幫助新業態就業群體實現工作的轉型,由不穩定的工作轉變為更加穩定的工作。”
穩就業,穩住市場主體是關鍵。9月末,江蘇企業用工登記總量2093萬人,同比增加5.4萬人,其中制造業企業用工增加16萬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就業質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長春認為,要推動現代產業發展與就業良性互動,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他表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就業形勢總體向好。但是在特定時期,要充分考慮產業布局對就業的影響,包括技術升級、結構的轉型等。新質生產力發展涉及到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其中勞動力是很重要的生產要素。優化人力資源的供給、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非常關鍵。
(彭迪帆 劉正則 南通臺 淮安臺 編輯/郭晶晶)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