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看蘇州工業園區|從8平方公里走出來的“無限園區”
三十而立。作為我國第一個跨國合作的工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史、奮斗史。
在這片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當地用30年實現了3個“超萬億”的矚目成績——累計實現稅收1.09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進出口總額1.54萬億美元。
從一片水田洼地到崛起創新之城,從學習借鑒經驗到經驗復刻推廣,蘇州工業園區做對了什么?
近日,人民網推出“五‘度’看蘇州工業園區”系列報道,從高質量發展速度、產學研融合深度、改革創新的力度、高水平開放廣度、現代化城市溫度等五個維度解碼它的發展之路。本篇關鍵詞聚焦“廣度”。
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內展示的國旗墻。人民網 俞楊攝
塞舌爾、文萊、塞浦路斯、巴哈馬……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有一面國旗墻,旁邊標注著外商投資企業國別目前已超80個,占全球國家總數的40%。
從0到80,彰顯著蘇州工業園區對于外資的開放姿態。
1994年,蘇州工業園區初創時,開發建設團隊面對的是首期8平方公里待拆遷土地和8000萬元的資金缺口。當時,借助中行、農行、工行等12家金融機構發放的銀團貸款,園區開發得以順利推進。
土地“九通一平”后如何招攬項目投資,成了蘇州工業園區當務之急。對此,園區開發主體中新集團設立招商部,并在新加坡設立分部,專門為蘇州工業園區招商。1994年9月,蘇州工業園區首批外資項目簽約,其中包括韓國三星、美國BD、日本百佳等14個項目,總投資8.7億美元。
1995年,新加坡凱德集團憑借率先引入的“預建標準廠房”概念,為園區引進大批知名跨國公司,成為蘇州工業園區最早的工業企業孵化器。如今,其在蘇州的大本營騰飛蘇州創新園,已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覆蓋項目科研攻關、自主知識產權創造、新產品新技術中試推廣等全產業鏈條。
凱德集團見證了中新合作打造蘇州工業園區的歷程。新加坡的“規劃即法”,深入骨髓的親商理念,廉潔高效的政務投資環境,精細化的社會治理等諸多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在園區落地生根。
30年間,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引進外資項目5100多個,實際利用外資超400億美元,成為江蘇首個也是目前唯一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與此同時,園區2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19萬家經營主體,平均每月就有1000家新設企業,每天創造國內生產總值超10億元……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新加坡把蘇州工業園區這個引擎點燃了,而中國政府讓它積極運作。他還用“青出于藍”四個字概括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稱“你們會比我們做得更好”。
教學相長,學以致用,“園區經驗”在省內外,乃至全球多地開枝散葉。
《窗口》雕塑。蘇州工業園區供圖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是蘇州工業園區第一個“走出去”的項目。蘇宿工業園區里有一組《窗口》雕塑,與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之初的那組標志性雕塑同名。以被風掀開的窗簾為造型,展示著它們最鮮明的底色——開放。
自2006年以來,蘇宿工業園區在江蘇全省共建園區考核中連續13年排名第一,累計完成投資190億元,已成為宿遷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截至目前,包括蘇宿工業園區、中新蘇滁高新區在內,蘇州工業園區對外共建合作園區已達11個、總面積超360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套“走出去”機制。“因為精力有限,我們每年都要拒絕國內眾多的園區托管合作需求。”蘇州工業園區制度創新局副局長劉坤說。
“園區經驗”在輸出,園區企業也在“出海”。九識(蘇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土生土長的園區企業,如今也將目光投向海外。“我們落地了新加坡境內首個無人化產品貨物轉運項目,并在今年獲批了首張無人物流車牌照。”該公司海外負責人周濤介紹,“在出海過程中,園區積極協助我們對接新加坡的政府機構、法律事務團隊及咨詢公司等。”
為九識智能出海護航的,是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商務合作中心(新加坡),蘇州企業“走出去”的各種事項都能在此提前準備;而位于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大廈37樓的新加坡蘇州商務中心,則為投資中國的新加坡企業助力。兩個雙向互設的商務中心,共同推動“中新國際化走廊”建設。
立足本土對外資敞開胸懷,也勇敢走出去闖蕩世界。從8平方公里啟動區到278平方公里,再到360平方公里的合作共建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正從有限區域邁向“無限園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