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南京開幕,省長吳政隆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讓我們通過這些數據來看看,2019年江蘇的“成績單”棒不棒?有多棒?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績:
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4%左右,總量可望達到10萬億元左右,人均超過12萬元、居各省區第一。
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02億元、同比增長2%,稅占比達83.4%。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其中制造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4.6%、8.6%、23.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2%,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5.3萬億元和13.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4%和15.2%。
☆產業結構優化提升:
大力發展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有6個入圍全國制造業集群培育對象、占全國的1/4。
依法依規關停各類“散亂污”企業4000余家、處置“僵尸企業”223家,鋼鐵、水泥等行業完成“十三五”去產能任務。
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32.8%和44.4%。
大力實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行動計劃,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142家、比上年增加3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973家、比上年增加250家。
深入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雙百”工程和互聯網平臺經濟“百千萬”工程,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8%、利潤增長7.5%,服務業占GDP比重達50.7%。
☆發展動能加快轉換:
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2700億元,占GDP比重達2.72%,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超過80%。
高新技術企業達2.4萬家,凈增近6000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2件,同比增加3.7件。
科技進步貢獻率64%,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創建國家首個車聯網先導區,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及在孵企業數均保持全國第一。
數字經濟規模達4萬億元,商務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9.4%、18.8%和23.4%。
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184.1萬戶、平均每天5044戶,其中企業54.3萬戶、平均每天1488戶。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長江沿線取締非法碼頭117個、清理岸線31公里、植樹造林16.2萬畝,9個特色示范段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空氣質量優良率達71.4%,均超額完成國家考核目標;104個國考斷面優Ⅲ比例達77.9%、同比提高8.7個百分點,國考省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全部消除劣Ⅴ類,長江、淮河等重點流域水質明顯改善,太湖治理連續12年實現“兩個確保”,13個設區市及太湖流域縣(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占比提高41.2個百分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進。
新增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總數和新增數量均為全國第一。
鞏固和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深入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55.15萬建檔立卡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年收入6000元目標,9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摘帽退出。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
新建高標準農田350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6%;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強,糧食總產量達741億斤;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1%,高于全國9.9個百分點。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70%村(居)基本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5%,新鋪設農村供水管網2500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5887公里、橋梁2208座,10萬戶蘇北農房改善年度任務全面完成。
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躋身大型國際機場行列。
☆改革開放邁出新的步伐:
堅持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統領向東向西雙向開放,啟動實施“五大計劃”專項行動,對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增長9.4%、占比提高2.3個百分點。
有效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困難和挑戰,進出口總額基本保持穩定,其中出口增長2.1%;實際使用外資穩中提質,總量達257億美元,其中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18%和32%,占比達49%和61%,同比分別提高6和12個百分點。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五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92.5%的審批事項可在網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入駐政務大廳,90%以上實現“一窗”分類綜合受理。
國資國企、財稅金融、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政府部門、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賬款清償率超過90%、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50%以上目標。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全面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200億元,惠及全省350萬家企業、2700萬人以上。
采取多種措施保民生保重點,公共財政一般性支出壓減10%以上,民生支出增長8.5%。
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1萬元和2.3萬元,同比增長8.2%和8.8%。
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8.3萬人,超額完成120萬的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分別為3%和4.5%左右,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全力抓好豬肉等主要農副產品保供穩價,發放價格臨時補貼8.5億元,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1%。
進一步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增長5.5%,為352.5萬低收入人口和醫療救助對象參加基本醫保提供10億元資金補助,大病保險受益人數和保障資金增幅分別達到57.7%和59.3%,醫保市級統籌制度基本建立。
扎實辦好民生實事,教育、衛生健康、文化、旅游、廣播電視、體育、殯葬等事業加快發展,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標準化配置實現度達90%以上。
持續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建立健全風險研判、評估、責任和防控“四項機制”,著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強化食品藥品疫苗安全監管,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社會總體保持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8.3%。
深刻吸取響水“3?21”等重特大事故教訓,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入推進各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5.6%和18.1%。(姚雪青)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