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宿豫: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一場場催人奮進的紅色宣講、一處處鐫刻歷史的紅色陣地、一件件為民惠民的實事好事……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遷市宿豫區立足實際,不斷活化內容、用活陣地、做活形式,把黨史學習融入日常。學黨史、辦實事在宿豫區蔚然成風。
內容“活”,講好宿豫故事
“每個年代中國都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身上沾了露水的模樣,腿上全是泥點的模樣,戰爭年代凍得打顫的模樣,奮斗歲月里不眠不休的模樣,是中國,最美的模樣!”近日,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百姓名嘴”風采展示大賽現場,宿豫區百姓名嘴、宿北大戰遺址公園管理處講解員李翔宇的演講《幸得有你 山河無恙》贏得了臺下觀眾和評委的陣陣掌聲。
為使黨史學習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宿豫區結合實際,開展“百姓名嘴”宣講活動,每位宣講員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特色課程。有的擅長宿北戰役歷史講解、有的擅長黨史故事講解、有的則對宿遷地區的變遷史更熟悉……此外,宿豫區還線上視頻、音頻黨課等,并組建紅色宣講隊,推動黨史宣講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網絡,讓黨史學習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
圍繞“全區黨員干部受教育”這一目標,宿豫區縣處級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沉入一線開展黨史宣講40余場,為全區黨員干部放出樣子,作好表率。為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基層黨員全員參與,同步開發了“萬名黨員進黨校”“黨史宣講面對面”等學習教育課程7期,在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周末2.5天培訓班中強化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全區各單位、各條線組建了“青苗”學史小分隊、“夕陽紅”“老梨樹”黨史宣講隊等50余支基層宣講隊伍,將黨課搬到社區里、送到群眾家門口。截至目前,已開展“身邊人講身邊事”“板凳小會議黨史”“銀發童心頌黨恩”等黨史微課堂活動2800余場。
陣地“活”,用好紅色資源
“馬園起義后,宿遷縣委改為行委,為了籌槍,擴充紅軍。激起了中共宿遷歷史上著名的‘湯群墻事件’……”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北大戰遺址公園、水利遺址公園、紅十五軍第三師紀念館和紀念園等紅色陣地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參觀者。人們肅穆傾聽、瞻仰紀念,心靈深處受到一次次洗禮。
在紅十五軍第三師紀念園內,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員隨著講解員們的講解,通過雕塑、圖文展播、立體聲畫再現等形式,展現了宿遷人民英勇反抗的歷史。
今年以來,宿豫區充分發揮全國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優勢,整合宿北大戰遺址公園、水利遺址公園、淮北江南展陳館等紅色載體,推出游學“紅色一號線”。聚力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示范點36個以及鄉情館、紅書房等學習體驗陣地100余個,全面點亮宿豫黨史學習教育紅色地圖。目前各級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累計接待人員1250批次,參學人數達到25.4萬余人。
形式“活”,辦好為民實事
“這條河以前是條不起眼的小溝,灌溉時候水流較慢,周圍環境也臟兮兮的。自從開展五小水體治理,現在這條河道比以前漂亮多了,通過清淤泥、清垃圾、清雜物,原先家門口發臭的小溝渠現在又煥發了新活力。”宿遷市宿豫區下相街道運東社區副書記宋曉紅邊巡河邊指著四支渠說。
如今的四支渠水清、岸綠,不但改善了群眾的灌溉問題,同時也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減少河道水土流失,附近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達到河道暢通安全、水質清澈達標、岸線景美生態等治理目標。為民協商議事制度的開展極大地提升了社區為民辦事的效率,拉近了社區和居民之間的距離,收獲了居民們的認可,提高了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豫區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聚焦文明實踐、基層治理、文化惠民等十個方面的實施路徑,排定10項“重點任務”、6條“方法舉措”及5個“目標要求”等可量化指標,以組織開展“學黨史、悟思想、亮承諾”活動為主抓手,推動工作資源向基層傾斜、民生實事在一線解決。圍繞排定的188項民生實事,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目標任務和完成時限;設置項目指標266個,進一步細化項目落實舉措,加強重點項目調度力度,確保將好事辦實,實事辦好。(沈晶晶 劉蕙凝 董愛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