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南一北”兩個國家級打造現代農業創新典范工程
南京國家農高區核心區。 農高區供圖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
作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南京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擺在重要位置,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探索在中心城市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路徑。
近年來,我市農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繼原農業部批復建設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后,南京國家農高區也獲國務院批復建設,分別位于浦口區和溧水區,“一南一北”兩支“國家隊”均肩負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使命。
11月16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韓立明來到南京國家農高區,專題調研中國東部(南京)農業科技創新港項目。她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項目為紐帶、科技為支撐,凝聚省市合力,強化服務保障,加快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創新的典范工程和樣板項目,為建設國家級農高區提供有力支撐。
凝聚省市合力,打造現代農業創新的典范工程
天氣漸涼,溧水白馬湖畔卻熱火朝天,規劃總建筑面積達63萬平方米的中國東部(南京)農業科技創新港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這是今年新開工的省重大項目,位于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核心區,包括創新港主體、深能新能源及研發投資管理中心、江蘇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二期和三期及相關配套等。
創新港項目起點高、架構好、進度快。省市高度重視創新港項目推進工作,省科技廳聯合省、市有關部門和溧水區成立工作專班,完善工作機制,積極跟蹤服務,取得顯著成效。預計年底前,創新港主體一期工程整體地庫結構將完工,深能總部大樓將基本建成。
作為農高區重點打造的重點平臺之一,創新港的加快推進,為農高區建設按下“加速鍵”,助力打造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目前,農高區聚焦主導產業發展,已提前招引了由陳堅院士領銜的未來食品研究院等一批國際領先、國內頂尖的科研團隊和頭部企業入駐創新港。
南京之南——創新鏈產業鏈完備,農高區打造綠色科創之城
與創新港一同被列入省重大項目的,還有南京林業大學溧水校區建設項目。距離創新港不到2公里的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一片繁忙,預計年底主體完成封頂,到2023年建成規模為3萬名師生的新校區,打造沒有圍墻的開放大學。
南京國家農高區創新資源豐富,其前身是白馬農業科技園。近兩年來,南京國家農高區高擎創新旗幟,廣聚天下“賢士”。投用不到2年的江蘇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已導入20余萬線下人流量,成為當地人氣地標。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堅教授等重磅人士帶著團隊加盟農高區。截至目前,農高區已集聚80多個國家及省市科研平臺、高層次“雙創”人才200多名,取得農業科技成果650多項。
科技賦能,為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白馬中植藍莓黑莓產業示范園打造了5G智慧數字農場管理平臺后,工作人員動動手指,就能輕松完成農事,還能實現量質齊升,徹底改變了當地30多年種植藍莓的傳統方式。而以藍莓種植為主導產業的石頭寨村從經濟薄弱村蝶變為鄉村振興“排頭兵”,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
南京國家農高區境內資源豐富,產業基礎扎實。根據國務院批復要求,農高區以綠色智慧農業為主題,以生物農業為主導產業,努力建設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示范區、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振興鄉村樣板區,協同推進農產品特色加工、農業智能裝備制造、農業科技服務業發展,在建立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等先進技術和生產模式示范體系、探索東部發達地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產城產鎮產村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創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近兩年來,農高區圍繞“綠色科創城、智慧農高區”發展目標,在全域145.86平方公里確定了“一城一環(科創城、綠色智慧環)”的總體架構,構建吸附拔尖人才、集聚重大項目的“強磁場”。
目前,農高區形成以深能南控植物工廠為代表的智慧農業、以奧邁生物為代表的生物農業、以沃德綠食品為代表的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今年以來,大希地產業園等20多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近30%。
南京國家農高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農高區堅持以“綠色智慧農業”為主題,緊扣“姓農”“姓科”“姓高”的發展要求,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以“未來食品”產業為主攻方向,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
南京之北——“院士天團”坐鎮,農創中心深耕現代農業“硅谷”
跨過長江,位于浦口的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同屬“國家隊”,于2016年批復成立,2018年5月開始實體化運作。
4D蛋椅、VR沉浸式導覽、4K射擊等平時在商場看到的科技型游戲,如今正出現在農創中心入園企業農芯(南京)智慧農業研究院的農業數字互動體驗館內,總是能激起參觀者和調研人員的好奇心。
不僅如此,走進南京國家農創中心,一樓展廳的介紹足以讓人刮目相看:趙春江、鄒學校、趙其國、李德發、張福鎖、李天來等“院士天團”坐鎮,全國唯一的集群式院士創新基地正在崛起。
依托院士的核心作用,農創中心正逐步形成“引來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的效應——集聚趙春江、鄒學校等近10個院士團隊;圍繞生物農業、智慧農業、功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累計簽約項目200多個;落地天邦集團、益客農牧、農信互聯等一批總部企業,與美國硅谷創業孵化器Plug and Play共建國內唯一的“國際農業創新加速平臺”……
“我們借助院士影響力,引進各類高端人才團隊超過50個,將農創中心打造成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的‘聚集地’、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模式創新的‘試驗田’,探索出一條農業科技創新的路子。”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李德發院士工作室以豬的精準營養與非常規原料應用為研究開發內容;趙其國院士通過研究生物營養強化技術,使農產品定量含有硒、鋅等營養成分,讓人們“吃出健康”;推動趙春江院士團隊“基于北斗的農機自動導航與作業精準測控關鍵技術”入選“2020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記者了解到,著眼于當下,農創中心正攜手入園企業開展各類“卡脖子”技術攻關,發揮了科技創新的“先手棋”作用。
此外,中心還發揮轄區內項目的科研及產品優勢,為南京現代農業發展裝上“浦口芯”。今年6月,中心與江蘇南繁基地舉行共建共享合作簽約儀式,被稱為“南繁硅谷”的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已成為“中國飯碗”最堅實的底部支撐,兩方合作無疑將進一步助力做強南京種業,打造產學研發展平臺,高水平建設農業創新基地和國內領先的農業科技成果交易平臺。
“一南一北”,農高區和農創中心兩支“國家隊”優勢特色各異。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以國家級農高區、農創中心建設為引領……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等。兩大平臺協同發展,建立聯動發展機制,共聯產業鏈條、共促招商引智、共享智庫成果,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助力南京鄉村全面振興。
南報融媒體記者 胡英華 鄒偉 王燦 魯舒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